
千人同品川北凉粉。(资料图)

顺庆米粉。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王治钦/文余中华/图
前不久,歌手海来阿木与陈慧琳在南充品尝川北凉粉、锅盔、米粉后点赞的视频刷屏网络。评论区里,南部肥肠、杨鸭子等本土美食被市民纷纷“安利”。从街头小吃锅盔凉粉,到名扬四海的张飞牛肉,再到客家传承的水席盛宴,南充的美食版图正不断扩容,绘制出一幅饮食文化与经济发展交融的生动图景。
A美食地图标记地域味道
记者采访了解到,南充美食品种多样,几乎每个县(市、区)都有其镌刻着地域记忆的代表性味道。2022年,南充正式公布了十大地标美食名单,张飞牛肉、川北凉粉、顺庆米粉、营山凉面等榜上有名。这些地标美食与地标食材、地标美食代表性企业和传承人共同构建起南充美食产业的基础框架。
顺庆米粉作为南充早餐文化的代表,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末清初。以猪骨熬制8小时以上的乳白高汤为基底,配以细软筋道的米粉及牛肉、羊肉、肥肠等十余种臊子,形成了“汤鲜、粉软、臊香”的独特风格。
南部肥肠则从百余年前嘉陵江畔船工的伙食“望子”演变而来,经过历代传承人改良配方,去除了腥味并简化食材,形成了“黑、白、青、红”的特色搭配(黑为海带、白为萝卜、青为葱花、红为油)。2013年,南部肥肠的制作工艺被列入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仪陇,客家水席已有三百年历史,全席共九大碗,以蒸、煮、炖方式烹制,讲究“无汤不成席,座次讲规矩,出菜讲先后”。这一独特的饮食文化已成为当地文旅融合的突破口。
仪陇县客家联谊会执行会长陈良平告诉记者,因为追求食材的天然新鲜,他们的水席一般要提前2-3天预定。每到节假日生意格外火爆,受到众多游客青睐。当前,客家水席已申报市级非遗项目。他们正在制定客家水席标准化体系,深入挖掘客家文化背后的故事,让这个传统宴席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文旅IP。同时,通过短视频平台、多媒体手段以及参加各种博览会等方式联动景区,共谋发展。
蓬安的河舒豆腐则以细腻口感和丰富做法闻名。其非遗传承人杨建明告诉记者,其原料选用当地优质黄豆,通过传统工艺加工,保持了豆制品的原香原味。如今,河舒豆腐已开发出多种豆腐菜品,同时也开设了多家全新面貌的门店,为保证各位食客体验到最正宗的非遗美食,所有门店均采用河舒豆腐原产地当日新鲜运送,成为南充餐饮业的一大特色。
除了非遗宴席与传统小吃,南充的“老字号”小店亦藏着跨越时光的味道。“下周打算邀请朋友去重温一下东观辣子鸡。”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大约二十年前,他还在达州上班时,偶然到南充出差。和一众同事驱车找到一家位于高坪区东观镇的蜚声川北的小店,只为那一口火辣鲜香的滋味。多年过去,那家店仍坚守在当初的国道边,食材口味一如往常。
据东观辣子鸡创始人李金春告诉记者,东观辣子鸡最早是35年前国道G318边的一间小店。2000年,经美食家的大力推荐与传播,它在川北地区掀起了一股消费热潮。同年,荣获南充市“川菜名菜”和“南充市知名品牌”的称号,声名远扬。
近年来,它的经营场地扩展到如今的近700平方米,日均营业额持续攀升。菜品也日益丰富多样,涵盖蒸、炖、烧、炒等多种烹饪方式的系列菜品,如粉烧鳝鱼、太安鱼、腊肉等招牌菜品,满足不同顾客的口味需求。但是在食材选择和烹饪手法上仍坚持传统新鲜现炒。国道边的“苍蝇馆子”成了川北食客的“打卡地”。
B非遗赋能传统美食撬动产业新链
南充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这些舌尖上的瑰宝,正成为带动百姓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
非遗美食川北凉粉更是南充美食中的翘楚。其制作工艺复杂,需经过制沱粉、搅凉粉、炼红油、调味料等四关八部、二十四道工序方能手工制成。川北凉粉始于蜀汉,兴于明清,2007年被列入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六代传承人的技艺接力下,如今已发展成为集农业订单种植,工业食品生产,服务业餐饮连锁经营、文旅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集团化管理企业。公司现有连锁店近300家(含马来西亚吉隆坡店),川北凉粉系列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年销售近4亿元,年出口500多万元。国家相关部门评定川北凉粉品牌价值4.57亿元。
四川川北凉粉饮食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其胜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将继续深化三产融合,扩建种植(养殖)联合基地,建设数字化中央厨房配送中心,提升产能;加速全国连锁发展步伐,为布局海外市场做准备;创新产品线开发低脂凉粉、低盐调料等健康产品,申请发明专利。同时,还将加强文旅赋能,打造万人“嗦”凉粉文化节,争创“吉尼斯”。联动大木偶、川剧变脸等非遗技艺表演以吸引游客。
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前文提到的川北凉粉、南部肥肠、河舒豆腐等,南充还有方酥锅盔、曹氏豆干、凤源豆花、杨鸭子、营山凉面等近50种非遗美食,且当前正有一批南充非遗美食正在申报省级非遗项目。接下来,他们将为传承人搭建跨界融合平台,延伸非遗产业链,支持年轻从业者拜师学艺,联合机构与企业挖掘美食背后的文化故事,提升南充美食的品牌影响力。
四川省技能大师、市烹饪协会秘书长谢君宪表示,南充美食正从单一餐饮向全产业链拓展。以米粉为例,已从街头小吃发展为集农业种植、食品加工、餐饮服务、文旅科技于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美食产业不仅带动了就业,从田间到餐桌的各个环节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岗位,助力百姓增收,更成为文旅融合的重要引擎。川北凉粉、张飞牛肉等特色美食作为文化名片,吸引了众多游客,带动了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繁荣。
C政策赋能激发餐饮消费新活力
以赛事为桥,以美食为媒,南充正通过多元举措激活美食经济潜力。
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在“川超”配套的“南充好物”展示展销活动中,第一阶段每个比赛日主场,都组织了数十家特色美食、老字号、非遗产品开展临时展示展销活动,营造赛事消费氛围。其中,李凉粉、川北凉粉、姚麻花、狮子糕、营山凉面等广受市民喜爱的本土美食在列,通过赛事流量激活消费潜力。
同时,我市近期正在开展餐饮“品质名店”“烟火小店”“特色名菜”和“匠心名厨”评选推广活动。旨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文件精神,培育一批具有南充特色、深受市民和游客喜爱的餐饮品牌,进一步激发餐饮消费活力,推动我市餐饮业提质增效。
美食经济的链条正在延伸。从田间地头到餐桌,从地方小吃到国际名片,南充正沿着“食香南充”的路径稳步前行。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将继续深化美食与文旅、农业等产业的融合,让南充味道香飘世界。”
千人同品川北凉粉。(资料图) 顺庆米粉。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王治钦/文余中华/图 前不久,歌手海来阿木与陈慧琳在南充品尝川北凉粉、锅盔、米...
嘉陵区大通镇柠檬产业园柠檬丰收。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梁洪源摄 ●南充围绕柠檬产业积极延伸种植分拣加工物流销售全链条,让小柠檬释放更大价值...
甘薯丰收现场称重测产。 10月28日,市农科院主办的西南甘薯丰产优质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现场观摩会,在顺庆区渔溪镇甘薯示范基地举行。来自省内外多...
主播直播带货。衡欢摄 ●范铭李同周 连日来,西充县仁和镇米丹村的田野间,66岁的任廷志忙着清理灭虫灯。从传统老把式到管理800多亩有机农田的新农人...
联系我们
电话:0817-2719266
传真:16
地址:南充市北湖路99号“恒河罗曼威森”11楼。
邮编:637000
邮箱:1103197942@qq.com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 好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