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县骆市镇千佛村竹笋丰收,村民们正在加工竹笋。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余中华摄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罗虹
11月5日,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全市现有森林资源面积782.31万亩,通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妥善处理保护与利用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等林下经济,丰富森林食品,释放“森林四库”功能。
截至去年底,全市林粮经营面积达255.37万亩,年产林粮74.25万吨,年综合产值达91.07亿元。
提升监测能力保障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
近日,四川省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南充站工作人员前往仪陇县开展核桃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抽样工作,本次监测共抽样20个,其中核桃土壤样本、核桃产品样本各10个,分布在新政镇、回春镇等地的5个村。
“今年以来,市林科所在仪陇县抽样核桃、花椒及土壤监测共计32个批次。通过食用林产品抽样,能全面了解仪陇县林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以便及时对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食用林产品进行处置,对重金属和农残超标、具有潜在风险的产品和产地环境进行重点防范,进一步助推全县食用林产品质量提升,促进林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四川省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南充站相关负责人说。
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食用林产品走向餐桌,质量安全是头等大事。守牢食用林产品安全底线,需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消费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好质量关。10年间,食用林产品监测批次数、监测品种、监测范围不断提升,“森林粮库”的质量安全系数越来越高,全市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得到全方位保障。
为全面提升林产品质量监测能力,市林业局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食用林产品监测经费投入。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与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全市林产品检测实验室,全面提升食用林产品安全监测能力;举办林产品抽样、检验检测技术培训班,培养检验检测专业技术人员,从经费、机构、设备、人员等方面保障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监测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牢牢守住全市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据统计,10年间,监测对象主要为核桃、竹笋、花椒等食用林产品,监测指标从19项农药残留指标提升到54项农药残留指标和15项重金属指标,年均完成监测近400批次,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制定技术标准推动“森林粮库”高质量发展
今年9月,第十届四川农博会在成都市举办。本届农博会“天府森林粮库”展区以“向森林要食物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为主题,设置油茶、核桃、油橄榄、竹笋、林药、林菌“六大重点工程”产业产品专栏,我市盛祥玫瑰、中义油橄榄、圣禾油橄榄等特色林粮企业参展,展示全市“森林粮库”建设成效。
据了解,食用林产品不仅要保安全、保质量,更要保美味、保营养。标准化生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按照“产管并举”要求,我市强化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着力推动林粮生产标准化建设,发布《笋用绿竹栽培技术规程》。
“该技术规程的发布标志着南充市在笋用绿竹的栽培上有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将对后续行业规范起到引领作用,推动南充绿竹产业建设向规范化、标准化迈进,实现高产、优质的目标,为全市‘天府森林四库’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笋用绿竹兼具经济与生态双重效益,经多年引种,每亩产笋可达750公斤,亩产值可达10000元以上,每公顷每年能够吸收约12吨二氧化碳,在增加森林覆盖面积的同时,还能助力森林发挥碳库功能,丰富本地森林资源种类。
笋用绿竹项目是南充建设“天府森林四库”和助力乡村振兴的优质备选项目,已在营山、蓬安、顺庆等地推广种植8000余亩。
与此同时,市林业局加强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工作,以食品安全周活动为抓手,举办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推动社会广泛了解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仪陇县德懋农发集团育苗中心。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梁洪源摄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易立权 嘉陵江畔的南充丘陵正上演农业革新大戏。以藏粮于地、...
电商培训现场(资料图)。 ●李同周文/图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为了让更多人端稳就业饭碗,近年来,西充县积极作为,以搭建就业平台、强化...
位于顺庆区搬罾街道的渔耕源农场一隅。 近日,记者从顺庆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近年来,顺庆区聚焦都市农业,锦绣满园目标,以乡村振兴十大行动为抓...
利用大型机械,工人们在蓬安中坝采收萝卜。 ●刘永红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易立权文/图 嘉陵江畔,白萝卜缨子在春风中翻涌成绿浪。在蓬安县锦屏镇中...
联系我们
电话:0817-2719266
传真:16
地址:南充市北湖路99号“恒河罗曼威森”11楼。
邮编:637000
邮箱:1103197942@qq.com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 好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