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专栏 >

在希望的田野上 倾听产业振兴的故事

发布日期:2024-01-05 08:42浏览次数:文章来源:  未知

 

如今的瓦口隘村,村美民富产业兴(资料图)。

●王凡/文任冠金/图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为村民提供农业生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保障力量,是农村稳定、产业振兴、农民富裕的重要基石。1月3日,新年伊始,笔者从阆中市相关部门获悉:2023年,阆中市212个村通过探索不同发展模式,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请跟笔者一起走进阆中乡村,听一听各村产业振兴的故事。

A瓦口隘村:古法“酿”出醋产业链

“甲乙丙丁戊,醋醋醋醋醋”,在阆中古城北郊的沙溪街道索义廷醋厂门口,这副独特的楹联,是千年古城阆中以醋闻名的文化印记,更是这座村办企业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瓦口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启志是一名退伍军人,回村后被推选为村干部,立志让这个“一穷二白”的小山村走上致富路。

“以前在村上挣不到什么钱,出去打工又远离家人,非常不方便。现在张书记带领我们一起修建醋厂、建设园区,让大伙儿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醋厂仓库管理员苟素芳介绍,“等村集体经济分红下来后,我家准备用这笔钱建新房子。”

张启志以古法酿醋破题,探索股份合作制的共享分配体系,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村民变股东,带领村子走上“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产业+品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2019年7月,瓦口隘村成立阆中市第一家获得法人资格的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运用古法酿醋技艺,开发果醋、养生醋、泡脚醋等产品,并注册“索义廷”品牌,打响市场,站稳脚跟。

2021年,瓦口隘村引入中省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建设新厂房和加工车间,村办企业索义廷醋厂进一步发展壮大。张启志又组织村民成立种养殖专合社,为索义廷醋厂提供生产原料,当年即获得种植收入50余万元,实现一、二产业深度融合。2023年,村集体增收80余万元,村民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如今的瓦口隘村,已蜕变成产业强、经济兴、乡村美、农民富、民宿忙、游客多的魅力乡村。

B东岳庙村:土地托管托出“好钱景”

近日,笔者走进河溪街道东岳庙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干净整洁的道路、一栋栋错落有致的房舍、一面面丰富多彩的文化墙和一块块生机勃勃的土地。怡然自得的田园美景,正是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的累累硕果。

“把土地交给村里的联合社统一经营,我们只需要等粮食卖出去分红就可以了,闲暇时间还可以来这里帮工挣工钱。”村民李申贵一边说,一边竖起了大拇指。

2016年时逢村两委换届,在外打拼多年的赵鑫返乡创业,被推选为东岳庙村新一届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也是该村第一位大学生书记。在赵鑫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致力于发展村集体经济。2020年通过村企合作引入业主开办养老院。2022年,赵鑫组织村干部前往浙江等地深入调研,回来后成立了农业服务专合社,以“党组织+村集体经济+专合社+农户”模式积极引导村民加入合作社,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村干部、乡贤、种粮大户共投资100余万元,购买了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打造机械化农业服务队,分类别提供3种托管服务:一是针对撂荒地开展“大托管”服务,由专合社统一复垦复耕并提供农资购买、机械耕种、田间管理、收割销售、作物保险等全程管理服务,共复垦荒地1200亩,年收益达25万元;二是针对农户自种地开展“小托管”服务,低价提供农资供应、机耕机播、机防机收等“菜单式”托管服务,年托管耕地超过2500余亩,帮助农户亩均增收超300元;三是针对因项目闲置的土地,由合作社代耕代种提供“保姆”式服务,年托管项目闲置地面积达900余亩。

通过土地托管服务,东岳庙村集体经济“壮”起来了,村民腰包“鼓”起来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宏图正在东岳庙村徐徐展开。

C印镇山村:银杏叶长成致富大产业

车子在乡村公路上奔驰,石滩镇印镇山村的村道两边、村民房前屋后、产业园里半人高的银杏树在眼前闪过。

“村里种的是药用银杏,和外面高大的景观银杏树不一样。这种药用银杏树高半米,叶子饱满肥厚。”印镇山村银杏种植户廖由平介绍:“今年我家种了2亩银杏,鲜叶子收了6000多斤。”

2018年,印镇山村建成银杏产业园。2020年,业主因资金链断裂无暇顾及产业园,满园银杏叶无人采摘。面对村上的困境,石滩镇党委政府充分调研,并多次向村民、村干部征求意见后,决定由印镇山村接手产业园,村集体专合社负责经营管护。当年,40岁的退伍军人王平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2021年村两委换届,又有2名年轻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在他们带动下,印镇山村迎来了蜕变。

经过深入调研,印镇山村干部发现,银杏鲜叶1吨只能卖到2000多元,但烘干后可以卖到上万元。在镇政府支持下,一家政府引导、村民自筹、村集体领办的烘干厂在印镇山村拔地而起。2021年底,烘干厂给村集体带来了20万元的收入。

“我们村的银杏产业和烘干厂现在有了名气,周边广元、巴中等地都到我们村来卖鲜叶子。”王平说:“2023年村里销售了150吨烘干银杏叶,村集体收入超过35万元,村民人均增收3000元。”

“通过党支部引领、大户带动、户户参与的模式,印镇山村的产业收入在全镇13个村居中稳居第一。”石滩镇党委书记张尉认为,这种模式既调动了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增加了村民收入,还减少了产业园的土地租金、人力等成本支出。

0817-2719266

17694807098

备案号:蜀ICP备2020030241号-2

  • 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


    关注 好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