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专栏 >

营山县已整治撂荒地5.49万亩,确保实现应种尽种

发布日期:2022-06-21 16:11浏览次数:文章来源:  未知

 

小桥镇白岩村,昔日撂荒地重新焕发生机。杨汉国摄

 

 

城南街道走马村,弃土场经过整治后成了耕地。杨汉国摄

●杨汉国邹刚李怡萱

6月16日,笔者在营山县骆市镇小蓬社区6组与11组交界地段看到,一块块稻田里翠绿铺展,秧苗长势正好。“这一片有60多亩,过去都是撂荒田,田里的杂草有半人高。通过治理,一半的田被老百姓收回去种水稻,剩余的由村集体来经营。”该社区党支部书记冯增常介绍说。

今年以来,营山县把撂荒地整治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手段,强力推进复耕复种,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稳定粮食播面和产量,扎紧耕地保护“篱笆”。目前全县已整治撂荒地5.49万亩。

1分类施策让每一块地应种尽种

小蓬社区地势平坦,耕作条件较好。但由于劳力短缺,去年底以前,全社区范围内有500多亩耕地撂了荒。为解决撂荒问题,社区召开群众大会,明确提出:成片撂荒地由社区统一组织机械、人工进行复垦,复垦后农户愿意自行耕种的,交还农户自行耕种;无人耕种的,由集体统一经营。这样一来,全社区的撂荒地基本实现了应种尽种。

“今年我们积极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及农户参与撂荒地治理2700余亩,目前已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复种1500亩、农民专业合作社复种220亩、种植大户复种762亩、农户复种242亩。”骆市镇党委书记侯震介绍,其中复种水稻1790亩,复种玉米、大豆等900多亩。

在大庙乡通天社区大田湾,一块块整治一新的田里,大豆已经长到一尺多高。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副主任易兴发介绍,这些田块涉及农户20多户,由于位于半山梁,耕作条件差,户均面积少,一直被撂荒。今年社区4名干部联合投资,对撂荒土地进行了整治并修建了产业路,种上了大豆。计划下半年再种一季油菜,来年油菜收了种水稻,确保土地发挥最大效益。

目前,全县已整治撂荒地5.49万亩,且大多数撂荒地是按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进行整治的。“撂荒地整治出来后,为确保100%复耕复种,我们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办法。”营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建勋介绍,“首先满足土地原承包经营户,不愿意种的,我们鼓励其亲友或同村人代耕代种;如果没有人愿意代耕代种,我们鼓励引进业主耕种;如果没有业主愿意来承接,那么村集体必须进行兜底。确保每一块土地都派上用场,实现应种尽种。”

2藏粮于技土地稳产又增效

在小桥镇白岩村“白鹤咀”,地里半人高的玉米苗在风中摇曳着婀娜的身姿,有的已经怀上“娃娃”。玉米行间,大豆长势正好。据王建勋介绍,这是该县3个千亩撂荒地整治现场之一。为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效益,实现助农增产增收,县农业农村局在这里推广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通过高矮作物空间错位搭配,充分发挥边际效应,提高复种指数。利用大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既有利于种地养地,又有利于大豆等作物兼容发展。在保证玉米产量的同时,多收一季大豆,有效提高大豆产量。同时,积极推广绿色防控示范,以减少农药使用量,节本增效,保障粮食安全。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就是在两行玉米中间种植三行大豆。该模式具有‘高产出、可持续、机械化、低风险’等优势。按目前产量及粮油价格来算,玉米亩产可达500公斤以上,多收的一季大豆亩产可达140公斤左右,有望实现亩均增收400元。”王建勋说。

在营山县城南街道走马村,昔日堆放建筑垃圾的弃土场变成长满玉米、大豆的耕地。“这两个弃土场,今年我们整理出来种了大豆和玉米。除了这240余亩外,另一个弃土场跟文峰村那一片撂荒地一起整治,总共是1000亩,目前都实现了复垦复种。”营山绿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川说,这里紧邻县城,交通便捷,“变废为宝”的土地资源为该公司的产业化经营提供了用地保障。

据了解,今年营山紧紧抓住粮食谷物“米袋子”、大豆油料“油瓶子”安全,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推行水稻轻简化栽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技术,稳定粮食生产,扩大大豆和油料面积,加快粮油安全产业带建设,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今年全县种植粮油作物92.3万亩。其中包括水稻种植面积38.8万亩、玉米种植面积18.9万亩、大豆种植面积6万亩、花生种植面积12万亩,播面均比上年有增长。

营山还计划从今年起,用4年时间建成40余万亩粮食安全产业带,分别为20万亩稻油轮作生产基地,10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10万亩玉豆间(套)作、玉麦轮作生产基地。

0817-2719266

17694807098

备案号:蜀ICP备2020030241号-2

  • 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


    关注 好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