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快讯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南充快讯 >

浑身是宝 小兔子“长”成大产业

发布日期:2025-09-12 09:39浏览次数:文章来源:  未知

 

王江查看兔子生长情况。

●夏雨婷文/图

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特色养殖是激活乡村经济的“金钥匙”。在南部县八尔湖镇任江寺村,卓兔汇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以现代化养殖破题,让曾经的“庭院小副业”蜕变为如今的“富民大产业”,带领乡亲们在增收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科技赋能兔子住进“智能安居房”

推开卓兔汇合作社的兔舍大门,传统养殖场“脏乱差”的印象被彻底颠覆,一只只兔子安居在“智能公寓”中。

“以前人工铲粪,3个人忙一整天才能清完一栋兔舍;现在按下墙上的按钮,半自动化清粪系统就像‘专业保洁员’,沿着轨道穿梭兔笼间,十几分钟就能清理干净。”合作社负责人王江指着运转的设备笑着说。这套“懒人设备”不仅省下八成人力,还让兔舍常年保持洁净,彻底告别了传统养殖场的刺鼻异味。

兔舍里的“黑科技”远不止于此。夏季,温控风扇精准将室温稳定在25℃;冬季,保温系统让温度不低于15℃,如同为兔子配上“恒温管家”,确保它们四季生长环境舒适;每笼严格控制饲养数量,让兔子有足够空间活动;喂养的饲料更是经过科学配比,精选玉米、豆粕等天然食材,不添加添加剂——从“住”到“吃”,合作社为兔子的健康筑起了“双重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养殖产生的粪便也成了“香饽饽”。合作社专门建起粪污处理区,经过发酵腐熟,原本的废弃物摇身变为肥力十足的有机肥,周边农户争相采购。“一只兔子一年能产几十斤粪,处理后既能卖钱,还能反哺种植。”王江算起了“循环账”,“养殖产粪、粪肥种粮、粮食喂兔”的闭环产业链,既解决了粪便污染问题,又降低了种植养殖成本,让产业效益层层叠加。

如今,合作社存栏兔子达4000只,肉质鲜嫩的兔肉成了周边农贸市场、餐馆的“抢手货”。稳定的销路与价格,让合作社年收益逐年攀升,科技养殖的“红利”实实在在落地。

抱团发展乡亲迈上“增收快车道”

“自己赚得盆满钵满不算本事,带着乡亲们一起富才是真能耐。”这是王江常挂在嘴边的话。随着合作社步入正轨,他主动敞开大门,为周边想养兔的村民送上“三大保障”:优质兔种、免费技术指导、稳定销路,彻底打消了村民“不敢养、不会养、卖不掉”的顾虑。

任江寺村村民涂财隆,曾是散养户的典型代表。“以前自己在家养,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饲料凭感觉配,兔子动不动就生病;好不容易养大了,得自己扛着去集市‘碰运气’,收购商还总压价,一年忙下来没赚几个钱。”回忆过去,涂财隆连连摇头。

如今,合作社的帮扶让他彻底“翻身”:科学配比的饲料直接送到家,王江每周上门指导,从兔笼消毒到疾病防治,手把手教他掌握养殖技巧;到了出栏季,一个电话就能联系收购商上门拉货,再也不用为销路发愁。

“现在一只兔子能多赚20多块,一年下来比以前多挣好几万元。”涂财隆的笑容里满是满足。

在王江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养兔队伍。他不仅分享自己积累的客户资源,还定期组织养殖培训,甚至为资金紧张的村民垫资购买设备。“大家拧成一股绳,产业才能成气候。”王江说。

如今,任江寺村的养兔户已从最初的零散几户,发展到如今的几十户,“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形成了明显规模效应。小小的兔子,不仅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更让任江寺村蹚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这成为南部县乡村振兴画卷中亮眼的一笔。

0817-2719266

17694807098

备案号:蜀ICP备2020030241号-2

  • 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


    关注 好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