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专栏 >

念好“林下经” 端稳“生态碗”

发布日期:2024-11-19 08:48浏览次数:文章来源:  未知

 

四川中义油橄榄开发有限公司的橄榄油生产线上,工人们忙碌地生产。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柴梓嫣/文余中华/图

近日,记者走进仪陇县立山镇长胜村,只见漫山遍野的油茶树郁郁葱葱,沉甸甸的油茶果挂满枝头,村民们忙碌地采摘油茶果……这样的丰收景象,正是我市不断做活“林下”文章的生动写照。

11月18日,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近年来,我市积极践行大食物观,加快推动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全市将年产林粮80万吨,年综合产值将达到100亿元。

村里建起产业园结出增收“黄金果”

“果子成熟了,最近我们也忙碌起来了……”近日,在仪陇县立山镇长胜村,村民陈林值和其他村民一起背着背篓,穿梭在绿树丛中,娴熟地把一颗颗成熟的油茶果从树上采摘下来。

“我种了半亩油茶树,预计今年可以收500到600斤的鲜果。如果是榨纯茶油,可以榨20多斤,收入2000多元。”陈林值一边采摘,一边给记者算起一笔账,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之情。

据了解,油茶树是一种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可利用果实榨出茶油。这种茶油不仅是国际粮农组织首推的健康型高级木本食用油,经济价值也很高,发展潜力大。近年来,四川德懋农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该村建设了1000余亩的现代化油茶产业园,并引进业主大户在林下套种中药材,成立了村集体劳务合作社,不仅有效解决产业园用工难题,也进一步拓宽村民的增收途径。

这一场景只是仪陇县通过强化油茶树种植、招引龙头等措施,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缩影。据悉,目前,该县发展油茶产业3000余亩;全面投产后,预计可实现经济收入3600万元。

产业兴则乡村兴,农民富则乡村富。近段时间,在阆中市柏垭镇的四川中义油橄榄开发有限公司种植基地,一筐筐分装好的成熟橄榄,经过挑拣、清洗、融合压榨等工序后,“变身”成晶莹的橄榄油。

“2014年以来,借助东西部协作资金,浙川东西部协作油橄榄共建产业园从最初的300亩发展到如今5个油橄榄种植产业园,面积达到5200亩。”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产业园内栽植了15万余株油橄榄树,整个榨油季预计将产出140余吨橄榄油。

据介绍,近年来,四川中义油橄榄开发有限公司依托项目资源优势,推行“建设产业园区、农户庭院栽培、创设就业车间、长短结合套种、经济利益共享”模式,建立土地流转金、入园分红金、园区务工金、股权量化金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为当地群众提供了长期稳定的收益。截至目前,该项目惠及农户1379户。

实施七大工程带动村民增收

森林是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于一身的大宝库,也是天然的“大粮仓、大油库”。据了解,在木本植物中,具有食物生产功能的树种数量不少。那么,要如何让森林食物丰富百姓餐桌呢?我市印发的《南充市建设“天府森林粮库”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便为全市林业产业发展理清了工作思路、制定了建设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

“《方案》强调,综合南充资源禀赋、自然条件、区域连片等因素,着力实施‘油茶新增、油橄榄扩增、竹笋培优、核桃提质、林药提升、林下增效、强基固本’七大工程。”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解读说,与此同时,我市还将重点抓好“推进绿色生产、推行良种良法、提升设施装备、培育壮大主体、打造特色品牌、典型示范引领、资源保护提质”七大行动,大力推进林粮示范基地、现代产业园区建设。

《方案》出台后,我市各地迅速行动起来。“笋用绿竹兼具经济与生态双重效益。因此,南充林业首个地方标准《笋用绿竹栽培技术规程》已于日前顺利通过审定。这将对后续行业规范起到引领作用。”该负责人介绍,该规程的通过,标志着我市在笋用绿竹的栽培上有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将推动绿竹种植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让我市在“天府森林粮库”建设道路上迈出更为坚实的步伐。

“《方案》明确,到2025年,‘天府森林粮库’建设初见成效。”该负责人介绍,届时,全市林粮经营面积将达到260万亩,年产林粮80万吨,年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带动全市林农人均年增收1700元。

0817-2719266

17694807098

备案号:蜀ICP备2020030241号-2

  • 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


    关注 好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