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专栏 >

嘉陵擦亮“全国产粮大县”金字招牌

发布日期:2023-07-25 09:10浏览次数:文章来源:  未知

 

龙蟠镇高标准农田里,水稻长势喜人。

●苟莉红钟希平文/图

近年来,嘉陵区把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头等大事,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完善农田基础设施,规划建设30万亩粮食安全产业示范带;通过科技手段赋能,助力农业机械化跑出“加速度”;大力示范推广农作物复合种植模式,实现“一地双收”……通过一系列举措,不断擦亮“全国产粮大县”金字招牌。

今年上半年,嘉陵区小春粮食播种面积达26.2万亩,产量达7.3万吨;大春粮食播种面积达80万亩。

A藏粮于地建设30万亩粮食安全产业带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近年来,嘉陵区以“产业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科技水平领先、经营机制完善、辐射带动明显”为目标,以提升粮油生产能力为核心,加快在曲水、李渡、吉安、安福、金凤、龙岭、安平、大通、龙蟠、金宝、七宝寺、三会、里坝等地建设30万亩粮食安全产业带。

7月21日,笔者走进嘉陵区安平镇潘家沟村,成片的高标准农田映入眼帘,排灌系统纵横交织,生产便道四通八达,农用机械可直接开进田间地头,昔日的低产“望天田”变成了连片“高产田”。

“我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完成全部工程的95%,目前正在进行路面浇筑、渠道压顶等收尾工作。项目建成后,将为保障粮食安全、群众增收致富、镇域特色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安平镇政府副镇长苟康明说。

据了解,安平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大河堰、潘家沟两个村,于2022年12月初开始施工,建设规模达1000余亩,排灌渠全长近7200米。目前,现场每天有20余名工人施工作业,加紧推进扫尾工作。

近年来,嘉陵区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耕地红线,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改善耕作条件,有力保障粮食稳产高产。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我区着力优化田块布局,坚持小并大、短并长、弯变直,提升机械作业能力;根据项目区农机作业条件,新建产业路、机耕路;完善田间渠系,配套蓄水设施,推广节水灌溉等。”嘉陵区农业农村局农建中心主任许嘉介绍,全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60余万亩,今年将全面完成2022年立项项目续建任务2.3万亩、完成2023年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2.1万亩目标任务的80%以上。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打造粮食安全产业带的基础和关键。目前,已建成项目区基本达到旱能灌、涝能排、水能蓄、宜机化,粮食作物亩均增产8%以上,年新增粮食产能1800万公斤以上,年增加经济效益5000万元。

B科技赋能提升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

农业机械化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嘉陵区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为主线,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提高全程全面机械化水平为重点,围绕“补短板、促机种、保粮安”工作要求,加快补齐全程机械化生产短板,加大新型农机装备宣传推广、操作培训的力度,推动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以科技的力量赋能农业生产。

7月19日,在位于嘉陵区七宝寺镇九栋碑村的水稻种植基地,一片片绿油油的水稻长势喜人,随风摇曳好似绿色波浪,美不胜收。公路边,负责该基地“飞防”作业的技术人员正将调配好的农药倒入无人机药箱。

“嗡嗡……”伴随着一阵阵旋翼转动声,两架植保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操作下腾空而起,沿着稻田匀速飞行,机身下的喷淋头喷出白色的雾化农药,为田间水稻披上一层“防护衣”。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T20P和T40两种型号的植保无人机,分别可装载药水40斤和80斤,正常情况下,一台无人机一天可以飞300亩地。”四川宏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无人机操作员刘成龙说。

高效快捷的植保无人机“飞防”,让田间管理尽显科技范儿,也为水稻丰产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据了解,一台植保无人机的作业效率是人工喷药的20倍以上,能减少农药使用量30%以上。相较于人工喷药,植保无人机“飞防”更高效、安全、节约、环保。今年,嘉陵区已完成玉米、高粱、水稻等作物无人机“飞防”22.4万亩次。

据悉,嘉陵区2022年发放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409万余元,补贴高效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等各类农机具2395台(套),受益农户及农业生产经营组织1679户。

如今,嘉陵区正在逐步实现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模式向“只闻机声响,不见人奔忙”的现代化耕作模式转变。目前,全区农机总动力已达30.17万千瓦,农作物机耕面积达118.4万亩,机播面积达28.79万亩,机收面积达55万亩,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7.59%。

C一地双收推广高粱(玉米)大豆套种模式

近日,在嘉陵区龙蟠镇司南垭村的万亩高粱种植基地,只见一辆辆一体化精细播种机忙碌地在田间作业,旋耕、播种、覆土、镇压等环节一次性完成。机器所到之处,大豆种子均匀播撒在土壤里。

“我们采用的是‘5+4’种植模式,也就是在五行高粱之间种植四行大豆。在高粱不减产的同时,每亩可多收200多斤大豆,提高了种植效益。”南充市嘉陵区硕丰益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实行“高粱+大豆”套种,相当于一亩地当两亩地用,通过高秆和矮秆作物套种,有利于发挥作物边际效应,间作后能更好地透风透光,更利于高秆作物生长。而且大豆是短日照作物,高秆作物正好可以遮挡一部分阳光,又不影响透风和大豆生长,同时还能提高土壤肥力,显著降低病虫害发生率,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全区除了龙蟠镇司南垭村等地的“高粱+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之外,大通镇芝麻湾村等地还采用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地里的玉米苗迎风摇曳,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在玉米行间套种的大豆也长势甚好。在保证玉米产量的同时,多收一季大豆,有效提高大豆产能。

目前,全区高粱(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达3.3万亩。嘉陵区大力示范推广农作物复合种植模式,通过技术指导、农业补贴等方式鼓励农户积极开展种植,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潜力,实现“一地双收”,促进土地增效、农民增收。

“今年以来,嘉陵区加强与四川农业大学、省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开展粮油作物新品种培育、推广。”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将全面实施大豆种业集群项目,推广大豆新品种2个,启动培育大豆新品种1个,建设“四川丘陵地区大豆育种基地”。通过提高土地平整度,强化渠系配套建设,加强水源建设管理,建成高标准试验田、种子晾晒房、品种研发实验室、智能温室和种质资源库,使基地具备全省中等规模的大豆商业化育种能力。

据了解,嘉陵区围绕“技术、种子、机械”三个关键环节,充分利用先进农业科技手段,探寻增加农作物销量和产量的途径,坚持发挥科技力量,在农业产业发展上着重实施标准化创建、科技创新提质增效、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0817-2719266

17694807098

备案号:蜀ICP备2020030241号-2

  • 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


    关注 好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