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专栏 >

特色产业惠民生乡村振兴展新颜 ——“行走乡村看振兴”本期走进蓬安

发布日期:2022-11-14 08:40浏览次数:文章来源:  未知

 

新园乡油坊坝村蚕桑产业园。

●罗荃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陆待君秦飞文/图

拾步幽雅娴静的小道,妙赏碧波婆娑的桑海;

倘徉桃李飘香的果园,喜看乡村振兴的画卷。

新园乡,距蓬安县城18公里,幅员面积58平方公里。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一代代新园人,戮力同心,用智慧和坚韧,描绘出一幅幅崭新的画卷。

昔日穷山村蝶变幸福美丽新村

2020年,新园乡成功创建为全省乡村振兴先进乡镇,油坊坝村、宽敞沟村先后成功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蚕桑产业园、万亩桃李产业园分别获评省、市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为实现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蓬安县委、县政府以上率下、高位推动,蓬安县乡村振兴局坚决落实整改之策、压实帮扶之责、拓宽增收之路、筑牢防范之堤、答好振兴之题。

新园乡党委书记刘鹏告诉记者:“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乡村振兴局的具体指导和大力关心下,我们找准了着力点,抓实了发力点。发展特色产业惠民生,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压紧压实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我们通过强化组织引领,抓好乡村治理;坚持全域发展,抓好产业惠民;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生态宜居;优化民生保障,促进乡风文明。我们通过打造产业发展特色乡、建好‘一带两区’后花园、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这里是新园乡油坊坝村。

一株株桑树绵延成片,向远处延伸,宛若一片绿色的海洋;一条条柏油路,好似飘逸的玉带,蜿蜒在如诗如画的田野、乡间;白墙黛瓦的村居依山而建,川北民居特色尽展无遗,在淡淡的晨雾中若隐若现……

这个昔日的穷山村,在脱贫攻坚大潮中华美蝶变,成为幸福美丽新村的靓丽“名片”;在乡村振兴的号角中,油坊坝村再次扬帆启航:桑基鱼塘,桑叶猪场、桑林鸡场、桑叶茶等衍生产业竞相发展。

油坊坝村的变化,只是新园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

宽敞沟村,枝繁叶茂的桃树、李树,将整个山川、田野染成一片绿色。采果时节,红红的桃子、挂满枝头的李子,吸引许多外地游客体验采摘乐趣。

新园乡以宽敞沟村为核心,引进经营业主,成立专家工作站,连片建成万亩桃李产业园,培育的“相如李”“文君桃”名声初显。宽敞沟村的桃李交易长廊成为春季赏花、夏季采果目的地,园区年收入2亿多元。

据宽敞沟村党支部书记郑中华介绍,园区建成后,春季来赏花、夏天来摘果,品农家菜肴、游田园风光的游客络绎不绝,仅观光旅游这一项,就让全村老百姓每年户均增收2000多元。

产业打底画好乡村振兴“全局图”

天兴社区,千亩粮油示范片生机盎然,绿油油的稻田在微风吹拂下泛起碧波,抽穗的高粱像列队受阅的士兵。连片发展的粮油产业,可带动81户300余名群众增收。

踏坡梁村,千亩柑橘铺成了大地的底色,一株株郁郁葱葱的柑橘树或整齐排列,或随地形起伏蜿蜒成碧波荡漾,这个园区可带动500多名村民增收致富。

按照“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则旅”的思路,新园乡采取“全域化、特色化、差异化”的方式,整村推进、连片发展产业,建成蚕桑、有机水稻、名特水果、生猪四大支柱产业,基本实现乡有特色品牌、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治理有效是基础。新园乡通过产业打底,治理护航,画好乡村振兴“全局图”。

近年来,新园乡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面推动乡村振兴。通过抓实常职干部、党员队伍、实用人才三支队伍,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通过建强产业发展、乡风治理、便民服务三大组织,夯实乡村振兴坚实基础;通过创新联动协作、公共服务、责任落实三大机制,筑牢乡村振兴制度保障,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新园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母道立告诉记者:“新园乡坚持全域化、流域化产业布局,实行整乡推进,实现乡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品、户有参与项目,下大力气把产业做大。我们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拉长产业链条,努力把产业做强。我们坚持农旅互动、文旅互动,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决心把产业做美。我们坚持农民群众主体地位,深化‘返租倒包、村企合作、村民入股’等利益链接机制,用心把产业做活。我们通过发展共谋、产业共兴、文旅共融、社会共治、服务共享,把乡村振兴的蓝图写在大地上,把乡村振兴的美景呈现在每个群众的脸上。”

0817-2719266

17694807098

备案号:蜀ICP备2020030241号-2

  • 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


    关注 好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