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区龙蟠镇司南垭村、场垭口社区万亩油菜基地。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陆待君秦飞文/图
面朝嘉陵江,虎踞龙蟠山。
龙蟠镇,地处南充市嘉陵区西部,系明清古镇,因坐落于龙蟠山巅而得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龙蟠镇作为南充西路重镇,是周边十余个乡镇的商贸、物流、金融、文化中心。
2019年11月,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原礼乐乡、桃园乡、集凤镇、龙蟠镇“四地合一”,并为新龙蟠镇。
2019年底,圆满交上脱贫攻坚答卷的龙蟠镇,又人不解甲、马不卸鞍,投入到火热的乡村振兴事业中,龙蟠速度、龙蟠奇迹、龙蟠画卷持续上演。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2022年,龙蟠镇入选南充市乡村振兴先进乡镇、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乡镇、四川省百强中心乡镇。
这些亮眼成绩的背后,龙蟠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妙招?
龙蟠镇党委书记孙伟告诉记者:“我们因地制宜,发展有自身造血功能的产业,让群众持续增收致富;我们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我们广聚各路英才,凝聚奋进力量;大胆探索,走一条独具特色的丘陵地区乡村振兴之路。”
作为典型的丘陵镇,龙蟠面临辖区面积大、土多田少、坡多地少、土地撂荒等问题,乡村振兴该如何破题?
在认真调研、充分认证的基础上,龙蟠镇党委一班人定下了产业发展“三不”铁规矩:不盲目跟风、不贪大求全、不做形象工程。
龙蟠镇蚕桑产业基地,一株株桑树绵延成片,向远处延伸,宛若一片绿色的海洋;一条条柏油路,好似飘逸的玉带,蜿蜒在如诗如画的田野乡间;
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以及当地百姓有多年种桑养蚕的习惯,镇党委引进四川顺成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大力发展蚕桑产业,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年产600余吨优质干茧原料,带动2500余户农户持续增收。
村民何绍清高兴地说:“我去年养蚕挣了3万元,我们这里有好几户,一年养蚕要挣四五万元。”
让老百姓能赚到钱的产业才是好产业。龙蟠镇本着这一朴素的理念,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引进顺成纺织、益丰硕民、天成粮油、绿盛科技等龙头企业,初步形成粮油、蚕桑、水产主导产业。
如今,丰乐院村万亩水稻、司南垭村万亩高粱、桃园社区千亩蚕桑、上西城村千亩水产应势而起、交相辉映,休闲垂钓、观光旅游、生态康养加速落成、人气爆棚,蘑菇菌、米豆腐、土腊肉声名远扬、供不应求。
三月的司南垭村,青山如黛远村东,嫩绿长溪柳絮风,金黄菜花惹人醉,游客闻香纷至来。
人才支撑助推乡村振兴
一年一度的菜花节,让司南垭村成了欢乐的海洋。
龙蟠镇坚持文化搭台、农业唱戏,以丰富的文化活动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通过文化、农业、旅游融合发展,充分挖掘和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为“龙蟠文化”赋能,为“龙蟠精神”铸魂,为“龙蟠腾飞”添翼。
张涛是南充市绿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1999年退役后,他回到龙蟠发展现代农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发展成市级明星企业。如今,公司日产菌菇产品15吨,带动650户村民增收致富。
广聚英才、同心同向、携手奋进。
龙蟠镇大力引进和培育种养大户、技术能手、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农业职业经理人、农村专业技术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培育工程,通过自愿服务、投资兴业、项目合作、技术服务等方式,补齐乡村振兴人才资源库,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一线流动、向产业一线流动、向项目一线流动,助推乡村振兴事业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共建立人才工作站1个、服务点26个,入库五类人才共1300人,全镇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人才共有128人。
龙蟠镇镇长张勇告诉记者:“我们以产业为抓手,以人才为支撑,大力实施‘一体双翼四轮’提升工程。‘一体’即场镇功能建设主体,‘双翼’即特色农业产业、特色文化产业,‘四轮’即交通路网建设、水利工程设施、人居环境整治、村居阵地建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仪陇县德懋农发集团育苗中心。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梁洪源摄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易立权 嘉陵江畔的南充丘陵正上演农业革新大戏。以藏粮于地、...
电商培训现场(资料图)。 ●李同周文/图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为了让更多人端稳就业饭碗,近年来,西充县积极作为,以搭建就业平台、强化...
位于顺庆区搬罾街道的渔耕源农场一隅。 近日,记者从顺庆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近年来,顺庆区聚焦都市农业,锦绣满园目标,以乡村振兴十大行动为抓...
利用大型机械,工人们在蓬安中坝采收萝卜。 ●刘永红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易立权文/图 嘉陵江畔,白萝卜缨子在春风中翻涌成绿浪。在蓬安县锦屏镇中...
联系我们
电话:0817-2719266
传真:16
地址:南充市北湖路99号“恒河罗曼威森”11楼。
邮编:637000
邮箱:1103197942@qq.com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 好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