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山在牛棚喂牛。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罗虹文/图
2月22日早晨天刚蒙蒙亮,当第一缕炊烟从烟囱口冒出时,在阆中市木兰镇河楼社区,57岁的王宝山已经在牛棚里忙碌了起来。不久前,他养殖的一头母牛刚生下了一头幼崽,正是需要悉心照料的关键时期。
王宝山的牛棚里,供水、供料、通风、排粪等设施一应俱全。此时,100多头大大小小的牛有的慵懒地打着盹,有的正舒适地吃着草料,看起来过得很是惬意。王宝山与牛打交道,这已是第13个年头了。
王宝山原本是一名下岗工人,下岗后的他尝试着做过许多生意,却始终不尽如人意。直到2008年,他发现,很多村民已经用机械代替了牛耕地。王宝山经过一番调查发现:在乡下,不但没有人愿意养耕牛了,而且也没有人养殖肉牛。于是,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好时机,便下定决心养殖肉牛。作为一个非农业人员,王宝山凭着一腔热情,先租下土地,再自学养殖技术。除了购买一些农业书籍学习,他还请教当地兽医,又自己找门路外出考察,学习别人的养牛经验。虽然前期走了不少弯路,但养牛场总算发展起来,并成立了阆中市宝山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2017年,合作社被评为阆中市脱贫攻坚工作社会扶贫先进单位。如今,作为当地第一个肉牛养殖户,他已经带动了几十户村民共同养殖肉牛,同他们分享养殖经验。
喂完100多头牛,天已经大亮了。王宝山远远地就听见儿子的声音:“爸,我今天带耕地机去思依镇帮他们耕地,之前就说好了的。”“好,早去早回。”与王宝山对话的是他的二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外面工作了一段时间,2019年回家后,看到父亲的养牛场现状,决定留在家乡,和父亲一起养牛,将规模进一步扩大。现在,王宝山的养牛场已经扩大到400亩,还建起了草料场,确保了草料的自给自足。在儿子的帮助下,王宝山还购买了收割机、拖拉机、耕地机、播种机等一系列机械,实现了机械化种植和收割,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就连牛场产的牛粪,也变废为宝,加工成为发酵干牛粪粉,成为当地水果专业户争先收购的肥料。
有了儿子的助力,王宝山对养牛场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大的信心。2020年,王宝山号召阆中市思依镇、木兰镇、桥楼乡三个乡镇的养牛大户和家庭农场等成立了阆中市思依片区家庭农场协会。作为协会会长,王宝山在发展自家养牛场的同时,还要兼顾协会的各项事务。该协会与省畜牧科学研究院达成协议,并成立了省畜牧科学研究院阆中市思依片区家庭农场协会专家服务站,还发展成为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肉牛创新团队示范基地。每年,王宝山都要收集协会会员的相关问题和情况,邀请专家现场指导。
“今年我们计划分两次邀请专家现场指导,还要组织一次会员外出学习考察活动。”王宝山说,如今思依片区有近70户养牛户,年出栏约7000头肉牛,年产值超过1亿元,远销北京、上海、广东、云南等地。
近年来,国家农业农村部把阆中市列为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县、肉牛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四川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予以大力扶持,以肉牛为代表的特色畜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21年,阆中市出栏肉牛3.75万头,牛肉产量达到5500余吨,牛肉加工量达到1万余吨,实现加工产值7亿多元。
仪陇县德懋农发集团育苗中心。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梁洪源摄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易立权 嘉陵江畔的南充丘陵正上演农业革新大戏。以藏粮于地、...
电商培训现场(资料图)。 ●李同周文/图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为了让更多人端稳就业饭碗,近年来,西充县积极作为,以搭建就业平台、强化...
位于顺庆区搬罾街道的渔耕源农场一隅。 近日,记者从顺庆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近年来,顺庆区聚焦都市农业,锦绣满园目标,以乡村振兴十大行动为抓...
利用大型机械,工人们在蓬安中坝采收萝卜。 ●刘永红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易立权文/图 嘉陵江畔,白萝卜缨子在春风中翻涌成绿浪。在蓬安县锦屏镇中...
联系我们
电话:0817-2719266
传真:16
地址:南充市北湖路99号“恒河罗曼威森”11楼。
邮编:637000
邮箱:1103197942@qq.com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 好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