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专栏 >

阆中5万多亩撂荒地变产业园

发布日期:2022-02-17 09:02浏览次数:文章来源:  未知

 

阆中市水观镇红石桥村春耕春种

●王玉贵文/图

“七十二行,庄稼为王”“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些耳熟能详的谚语,道出了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重要性。近年来,与之对应的一个问题却日渐凸显:土地撂荒紧迫到了不得不花大力气治理的地步。

2021年3月,阆中市撂荒耕地存量60439亩。截至去年年底,累计复耕51673亩,综合治理率达85.5%。阆中市撂荒土地治理成效为何如此显著?关键就在于农业专业合作社成为了“拾荒”主力军。

A复耕撂荒土地新型经营主体成主力

2月11日,阆中市水观镇红石桥村,两台大型机械在坡地上翻耕、开垄,几十亩春玉米很快就完成播种。

阆中市水观镇永安粮油专合社理事长张全安指着身后大片土地说,去年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的荒地。专合社承包了这800亩荒山荒坡后,花大气力进行了复垦,今年就该进入收获期了。

阆中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陈静介绍,阆中市像“永安”这样主动承担起撂荒土地复垦的专合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目前有214家:

阆中市永安粮油专合社、泽敏家庭农场等在水观镇红石桥村、金鼎观村、永安寺村、燕子山村复耕撂荒地3000余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

阆中市思依镇沙溪农机专合社,在思依镇桃花河村开荒约300亩,种植大豆、红苕等作物;

阆中市曙光农机专合社、裕农植保专合社在柏垭镇高观社区、裕龙社区、君清寺社区和鹿角溪村复耕撂荒地种植大豆、水稻……

据阆中市农业农村局调查分析,造成土地大面积撂荒的原因,一是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大都是留守老人和妇女儿童;二是种粮的投入产出比低;三是部分群众集中聚居,距离承包地较远,耕种不方便;四是丘陵地区自然条件差,耕地贫瘠耕种成本大……

怎么破题?既“推”又“逼”,是阆中市治理土地撂荒从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两手抓”的关键。

2021年6月,阆中市出台《关于做好撂荒耕地复耕稳定粮食生产的实施方案》,要求严格落实惠农政策、培育规模经营主体,推广低租金、零租金复耕模式,通过代耕代种、流转经营、购买社会化服务、村集体组织托底复耕等方式,明确每个村至少培育一个复耕主体,多措并举推进撂荒治理。

农业专合社积极与撂荒土地承包经营户协商,基本实现前三年免租金、此后低租金,完成撂荒土地流转。阆中市政府对复耕撂荒地10亩及以上的业主,根据复耕面积多少,按照300元至400元每亩的标准,进行分类补助。

B纳入目标考核防止复耕地撂荒

压实乡镇和村集体组织属地责任,将撂荒地治理纳入乡镇年度目标考核,防止复耕地二次撂荒。对落实不力、工作滞后、敷衍塞责的,从严追责问责。同时,严格落实惠农补贴发放监督,撂荒2年以上的地不纳入补贴范围,倒逼农户自行复耕、委托代耕或流转复耕。

农业技术部门则充分发挥服务职能,搞好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穿针引线”。技术人员对撂荒土地复耕重点“关照”,深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在水观镇红石桥村的春玉米播种现场,阆中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陈义手握锄头,给村民示范覆膜要领。“阆中伏旱比较严重,会对大春粮油作物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我们适时早播种,并覆盖地膜,以早争主动、以早避灾、以早夺高产。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还可以间套黄豆,达到玉米不减产、增收一季黄豆的效果。”

陈义的目标,是要把这块地打造成阆中市撂荒地治理的高产样板。两个月后,阆中市大春生产现场会将在这里召开。

阆中市农业农村局将联合相关部门解决撂荒土地复垦后增产增收的“出路”问题。一方面建立“公司+专业合作社+信贷”“公司+农业保险+农户+信贷”等多种模式的订单农业,一方面引导专合社完善产业链条,开展大米、面粉、油脂等加工,配套秸秆综合利用、种养结合等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比如永安粮油专合社,他们用种植的高粱酿酒,销售也不愁。”陈静说,这些举措让农村“沉睡的土地”活起来,乡村振兴的底气一定会更足。

0817-2719266

17694807098

备案号:蜀ICP备2020030241号-2

  • 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


    关注 好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