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专栏 >

蓬安通过壮大集体经济、支持返乡创业等方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发布日期:2021-09-09 09:11浏览次数:文章来源:  未知

 

村民在柑橘园内采摘(资料图)。郭安平摄

 

 

村民在晾晒黄花。周亮摄

 

 

大学生返乡创业,带动村民种植生姜(资料图)。周亮摄

 

 

相如街道油房沟社区雁平坝农业产业园(资料图)。周亮摄

●周亮

巨龙镇羊角嘴村村民何文平一家住的是二层楼房,土地入股村合作社,年终领取分红。他还在村合作社当农机手,在镇上经营一家手机店,家庭年收入超过10万元。

何文平家多渠道的经济收入来源是羊角嘴村实现村民生活富裕的一个生动写照。在这里,群众增收有保障,经济宽裕,衣食无忧,生活便利。

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农村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近年来,蓬安县聚焦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壮大集体经济、拓宽增收渠道、支持返乡创业等方式,不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升农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A壮大集体经济农民稳定增收

上半年,蓬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3%

8月31日,告别阴雨天,羊角嘴村迎来短暂的晴天。何文平赶紧给他的收割机做“体检”。拧螺丝、装链条……各项保养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为了抢收稻谷,在何文平的带领下,合作社所有收割机全部下田。在农机手们娴熟的操作下,切割、脱粒、粉碎稻秆等工序一气呵成。

装满稻谷的收割机纷纷开到机耕道边,卸完粮后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作业。望着从收割机卸粮管倾泻而下的稻谷,老支书何继民脸上堆满笑容。

“目前合作社已经收割3万多斤稻谷,去年建好的烘干房派上了大用场,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何继明从村党支部书记岗位退下来后,就在合作社烘干房工作。

何继明回忆,去年合作社收了20多万公斤谷子,按3元/公斤算,村里收的谷子卖出60多万元,除去40多万元的成本,村集体经济获取纯利20多万元。加上种粮大户补贴6万元,水稻收获后种植油菜、蔬菜还能赚5万元左右,村集体总共获纯利30多万元,户均增收1100多元。

去年4月,羊角嘴村与丰收村合并成新的羊角嘴村,村里的水田从450亩增加到1100多亩,今年的村集体收入可望翻倍。

原羊角嘴村233户820人中,留守在村里的有100多人,其他人外出务工,所有的田地交给合作社打理。

“村里已经开了群众大会,收益的20%作为村集体发展基金,20%用作村里的公益事业,剩下的60%分给村民。”何继民说。

羊角嘴村只是蓬安县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蓬安县狠抓机制完善,强化发展保障,努力让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发展和壮大。

相如街道油房沟社区成立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依托境内驰名全国的“百牛渡江”生态奇观,采取“社区党总支+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种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以农带旅、以旅兴农,农旅融合发展,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睦坝镇武胜村创新“专合社+种粮大户+农户”“公司+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家庭农场为主体”4种经营模式,通过流转收租金、务工挣薪金、入股分红利、合作赚现金等方式,让全体村民受益。

河舒镇探索“龙头企业+专合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打造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业主主体投入60%、集体入股35%、以奖代补5%,实现业主增效、集体受益、群众增收。

……

近年来,蓬安县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大力推进“企业+集体+农户”“股份+劳务+资产”等利益联结模式,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通过大力培育专合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支持农民创新创业等方式,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今年上半年,蓬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3%。

B多种经营业态拓宽增收渠道

做大做强乡村民宿、酒店餐饮、旅游服务、农村康养等乡村旅游产业

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都会有不少游客到蓬安县花好月圆生态观光动物园游玩。

动物园位于蓬安县利溪镇花房子村,谁也没想到,在短短几年之间,曾经的荒坡,如今旧貌换了新颜。柏油路、民居、乡村道路,均包裹在家家户户的欢声笑语中……

改变是从花房子村引进农牧业公司开始的。企业进村后,通过整村流转土地,成立专业合作社,建立动物园,让花房子村从传统农业村变成集生态农业、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农业示范园。村民变成股民、产业工人,从事生态农业种植、特种动物和珍禽生态养殖、果蔬和花卉生态栽培等技术活,日子越过越好。

村民吕素琼的丈夫李世林因突发疾病失去自理能力,医治过程中花光了积蓄,还欠下外债。她到动物园务工后,每月工资2000元左右,包午餐,逢年过节还有福利,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村民阙定国患有慢性病,妻子残疾,长期需要人照料,他无法外出务工。以前家中房屋是土坯房,居住环境较差。2016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他搬进了新村聚居点的新房。考虑到阙定国家的实际情况,动物园招聘他帮助看守鱼塘和冻库,每月工资700元,年收入8400元,加上土地租金、分红资金以及低保、农保、残疾护理补贴等其他政策性收入,一年下来收入有保障。

为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蓬安县坚持发展农业多业态,以相如街道油房沟社区、利溪镇花房子村、正源镇红豆村等村(社区)为重点,加快建设特色村庄,做大做强乡村民宿、酒店餐饮、旅游服务、农村康养等乡村旅游产业。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调优结构效益更高。”蓬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蓬安通过对农村产业的优化重组、整合集成、交叉互渗,使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范围不断拓展,产业功能不断增多,产业层次不断提升,从而实现发展方式的创新,不断生成新业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

8月31日,新园乡吕家山村产业园,行车近半个小时,笔者看到的都是一株株果树、行道树和园区里劳作的村民。

“产业园里主要种植果蔬、粮油、药材、林木等。”新园乡党委负责人介绍,除吕家山村产业园外,该乡还建有覆盖油坊坝村、玉牛坡村、麻杨河村、踏坡梁村、宽敞沟村和天兴社区的万亩桃李产业园,以及规划面积2万余亩,地跨新园、利溪、龙蚕等乡镇的蚕桑产业园。目前,新园乡通过以点连线、连线成片的产业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布局规模化、生产现代化、销售品牌化、群众增收渠道多元化。

“产业园建成了,促进群众增收是关键。”该负责人介绍,村民在产业园可以赚到“四金”:一是土地流转租金,二是集体经济入股分红,三是入园务工工资,四是正在探索的“返租倒包”模式,可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路子。

C出台优惠政策支持返乡创业

搭建创业平台,优化营商环境,吸引、鼓励和扶持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的天地更加广阔,蓬安县积极动员在外创业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带动村民致富,在昔日的撂荒地里种出“好日子”。

走进正源镇望江村,只见稻浪翻滚,成片的蔬菜绿油油一片,不少村民正在地里忙碌着。而之前这里土地撂荒严重,改变始于村里引进了一位返乡创业人才。

村民口中的这位“人才”名叫吕波,他常年在外创业,是村民眼中的能干人,每年他要回老家两三次。家乡父老乡亲知道他在外面做得很好,希望他回家乡把撂荒的土地盘活。为了更好地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吕波回家乡成立了蓬安县金岗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我们干活都很卖力,挣的钱多了,日子也越来越好啦!”村民们纷纷感慨道。

而村民之所以有这么大的热情,正是因为返乡创业的吕波采取了新的分成模式。通过成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村民们可以通过土地、资金入股,分别占比45%,这样90%的利润都到达了村民手里,村民们自然就有了干劲。

近年来,蓬安县把支持返乡创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出台扶持政策,搭建创业平台,优化营商环境,多措并举吸引、鼓励和扶持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该县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720万元,扶持45名创业者成功创业,带动了350人就业。

与此同时,该县充分发挥就业云平台作用,整合各职能部门作用,多渠道收集市场信息,及时发布招聘消息,为返乡创业者提供法律法规、政策和各类市场信息,接受返乡创业者的咨询和投诉,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制定金融扶持政策,县财政设立支持创业就业专项资金,用于县内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贷款贴息,解决返乡创业者资金缺乏问题。加强创业培训,由政府拿出专项资金,对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以及有创业意愿的返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升创业能力。

0817-2719266

17694807098

备案号:蜀ICP备2020030241号-2

  • 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


    关注 好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