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专栏 >

一家煮肉万家香 非遗传承味更浓

发布日期:2021-06-08 08:50浏览次数:文章来源:  未知
 

 

 

 

 

万家乡腊肉深受消费者喜爱。

6月7日,兰州一位老大姐给万家香腊肉负责人吴丽梅打来电话说:不错,不错!万家香腊肉非常好吃,纯正味美,全家人吃了都说好。

这位兰州老大姐是前不久来南充参加“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暨首届巴蜀合唱节的甘肃兰州老兵合唱团成员之一。5月18日下午,在演出间隙,几位兰州老大姐组团慕名来到高坪区元宝街万家香腊肉直营店,选购了价值3000多元的万家香五花腊肉、川味香肠等。

南充市万家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万家香腊肉是南充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好充食”旗下的知名深加工农产品,川腊味、家乡味浓郁,其“万家香腊肉手工制作技艺”在今年被列入了第六批南充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

在传承中创新 南充腊味远销海外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百姓;一种味道,传承一代记忆。腊味,是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的饮食智慧,是四季里不可缺少的烟火味,更是家的味道。

声名远播的万家香腊肉与普通腊肉相比,成色更佳,味道更醇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发挥的作用。

“我们的腊肉一直用传统的方法腌制,并不断改进工艺。我们要把这个技艺传承下去,做成百年品牌。”万家香腊肉第二代传承人何国友说,万家香腊肉制作过程中有修割整形、秘制香料腌制、熏制出炕等十几道工序,全程纯手工制作,不使用任何对人体有害的食品添加剂,使腊肉能最大程度保持“色、香、味、形”俱佳的特点。

据了解,20世纪40年代,在高坪区凌云山下,第一代传承人何俊璋继承祖辈腊肉手工制作技艺,成功首创了万家腊肉。20世纪90年代初,第二代传承人何国友独创出万家腊肉特色手工腌腊技术,研制的古法烟熏火腿一度与宣威火腿、金华火腿齐名,小刀腊肉、金酱腊肉、川味烟熏火腿曾多次荣获金奖。20世纪90年代,开始启用“万家香”品牌,因其腊肉生产厂房在高坪区万家乡,故取名“万家香”。“万家香”一语双关,既为产地“万家乡”,又寓意为“一家煮肉万家香”。

在传承与创新中,万家香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第三代传承人杨生友秉承传承文化的初心,带领团队坚守传承与创新,不仅注重腊肉的传统风味和工艺,把独特的天然配方传承至今,更在质量标准上严格要求。传统工艺与高标准的生产质量加速了产品的推广,现如今,万家香腊味制品有五花腊肉、后腿腊肉、免烧腊肉、川味香肠、广味香肠、蒜香香肠、香腊猪头、香腊猪耳、香腊舌头、香腊猪脚等数十个品种,其产品深受顾客好评和青睐,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区,并远销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地。

多处发力 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传承非遗文化,创新非遗发展。今年3月,“万家香腊肉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六批南充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列入非遗项目,让万家香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万家香香味更加浓郁,万家香人又开始忙碌起来。万家香在不断探索工艺传承、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建立了万家香传习工作坊、万家香腊制品展销中心、万家香腊制品体验馆,收集整理民间腊肉手工制作工艺及匠人文化资料数百册,编写拍摄了《万家香腊肉》影像资料,通过不同的媒介形式和传播手段,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传统工艺,尽可能地扩大万家香品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未来,万家香将建设熏腊文化展销馆,全方位展示万家香传承的历史资料、文献、传统制作工艺等非遗文化;建立云上腊肉非遗馆,运用VR全景技术等方式将线下展示送达云端,打造24小时在线、365天不闭馆的多维立体文化空间,展示“匠品之术”“匠人之本”“匠心之道”,让非遗文化传播更深更远。

与此同时,万家香运用“非遗+扶贫”“非遗+电商”“非遗+品牌”等方式促进传统产业走上高端可持续发展道路,带动乡村旅游、特色餐饮、农副产品等全面发展,以非遗文化的力量构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融合发展模式,为传统非遗传承贡献力量,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唐静 何志永 文/图)

0817-2719266

17694807098

备案号:蜀ICP备2020030241号-2

  • 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


    关注 好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