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推动绿色农产品生产供给基地加速成势

发布日期:2024-06-26 09:52浏览次数:文章来源:  未知

 

嘉陵区桑茶之乡。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余中华摄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春华

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清晰描绘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南充高质量发展的“1558”工作思路,提出了扎实开展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奋力谱写现代化南充建设新篇章的“八大行动”。其中,“开展农业特色优质发展行动”紧密结合我市实际,着力推动绿色农产品生产供给基地加速成势,力争到2026年现代农业综合产值突破1200亿元,不断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夯实农业农村本底。

A做大生产供应链巩固提升国家优质商品粮供给基地

6月中旬,在西充县仁和镇百福寺村,一辆小型播种机在机手操作下,在1800亩土地上“飞驰”,整齐播撒下大豆、玉米种子,效率惊人。

“播种机省时、省力、省人工,比以前人工播种效率提高了70%以上。”仁和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王小彬说,在小麦收获后,立即翻耕土地,进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通过间作、轮作的农作物种植模式,增加土地产出,提高土地效益。

在百福寺村稻虾共作基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稻虾种养,基地共栽种水稻220亩,预计产量11万公斤,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同时,还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百福寺村的火热景象,正是我市狠抓农业生产,切实保障农产品供应的缩影。2023年,全市实现粮食总产319.4万吨,出栏生猪618.2万头,粮猪生产均居于全省前列。

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提出,开展农业特色优质发展行动,做大生产供应链,以有机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大力推进西充“全域有机”建设,巩固提升国家优质商品粮供给基地和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

“在强调‘量’的基础上,市委对‘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此,我市前不久专门出台了《扎实开展农业特色优质发展行动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着力推动“一区两地三乡”影响力显著提升。

按照《方案》,我市将强化“一区”示范引领:推进西充“全域有机”建设,加快建设以粮油、果蔬、水产、蚕桑为重点的有机核心产区,力争到2026年,全市建成标准化核心有机示范基地10处以上。

提升“两地”保供能力:巩固提升国家优质商品粮供给基地,大力建设300万亩粮食安全产业带,坚决稳定粮食播面;全力提升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加强种猪龙头企业培育,构建“育繁推”高效生猪改良体系,力争到2026年全市生猪出栏量稳定在600万头以上、建成生猪现代化养殖示范场30个以上。

B做强精深加工链推动种养业前后端延伸、上下游拓展

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提出,做强精深加工链,推动种养业前后端延伸、上下游拓展,积极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建好以川东北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为龙头的“1+8”农产品加工园区。

流水生产线上,经过自动分割的一根根粉条,源源不断进入下道工序。走进位于营山县经开区食品产业园的四川竹宇食品有限公司,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里,处处都彰显着“现代”气息。该公司可年产300余万公斤火锅川粉,主要销往永辉、华润万家、大润发等大型商超。

记者从营山县经开区管委会了解到,目前该食品加工产业园入驻企业38家,2023年该园区实现规上产值33.39亿元。

市委、市政府抓住关键所在,在《方案》中明确要求,大力实施精深加工链提升计划。《方案》提出,积极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减少产后损失、提高质量效益。力争到2026年,全市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达到70%。

攻坚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持续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重点发展酒饮、调味品、丝绸等农产品精深加工。持续建好以川东北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为重点的“1+8”农产品加工园区,促进佳美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企业集聚发展。

梯次引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招引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企业500强以及上市企业落户南充。支持尚好茶业等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改扩能、重组扩张、延伸加工链条,做大做强。引导布碧丝等企业向前后端延链、上下游拓展,带动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多元主体共同发展。

C做响品牌价值链加强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建设

去年10月,第九届四川农业博览会在成都举行,南充在此次农博会上大放异彩——84家企业带去的200余类特色农产品深受各地采购商青睐;成功举办南充优质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共签约项目22个,签约总金额近60亿元。

打响品牌,提升价值,对于加速农业“现代化”步伐有着重大意义。

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提出,做响品牌价值链,加强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名特优新农产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持续壮大“好充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集群。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省建设南充行动,加强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建设,力争到202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5%以上。其次,我市将加速构建优质农产品品牌矩阵,力争到2026年,培育省级以上优质农产品品牌30个以上,争取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和中国100个农产品品牌名单实现“零”的突破。

按照《方案》要求,我市将进一步加快推动川东北农产品批发市场、友信龙农产品批发市场、南充现代物流园区等物流平台提档升级;鼓励南充市“好充食”运营管理公司加强与大型平台电商合作,力争到2026年建成“好充食”销售门店(超市)、智慧展销体验馆45个以上;支持农业重点企业开展出口备案,力争到2026年全市出口备案农业企业达15家以上。

D做实要素保障链打造“天府粮仓”丘陵集中发展示范区

为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市委七届十次全会要求,做实要素保障链,全面落实“田长制”,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和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全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丘陵集中发展示范区,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和覆盖率,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全市将强化基础设施支撑。持续强化耕地保护,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深入实施天府良田建设攻坚提质行动,力争2024年至2026年全市每年新(改)建高标准农田30万亩以上。健全县乡村三级道路管理养护体系。持续健全农田水利配套,提升有效灌溉能力。

在强化平台载体支撑方面,全市将大力开展现代农业园区“百园建设”,力争到2026年全市建成各类现代农业园区160个以上。持续推进川中北国家蚕桑产业集群和小麦、薯类、水稻等省级产业集群建设。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力争到2026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省级示范村200个以上。

在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方面,我市将强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共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持续开展丘区适宜农机研发推广,力争到2026年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升15个百分点、达到67%以上。严格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归位履职,清单化、项目化推进乡村振兴“1+17”人才发展联盟技术服务,从而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相关新闻

张飞牛肉全程自动化生产铸就高品质

本报讯(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春华)走进四川张飞牛肉有限公司智能中央厨房,一个叫做“小曼”的智能机器人迎面走来,引领大家参观。食品加工与科技的结合,让人眼前一亮。

经过一条走廊,可以全程参观张飞牛肉的食品检测、原材料处理、煮制、真空冷却、氮气包装等生产环节。

记者注意到,各生产车间安装的都是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从生牛肉到封袋装箱,几乎无需经过人手,生产过程的现代化和高科技让人赞叹不已。同时,员工进入中央厨房前,需经过严格的消毒程序,并通过风淋室进行灰尘及细菌净化。

据介绍,智能中央厨房与传统生产车间相比,实现了食材检控、原料解冻、食材煮制、煮制冷却、熟食包装、入厨严控六大环节极为重要的变革。让互联网智能技术对食品生产全过程实施大数据监控、解析和把关,同时在每一个售卖终端,消费者都能通过网络视频实时观看智能中央厨房的生产场景。

“在生产车间,我们采用的是全程冷链技术,引进了真空预冷机,可以将刚出锅的产品在15分钟内冷却至工艺所需的温度,再进入8℃至10℃的万级净化车间,缩短了在自然状态下的冷却时间,有效抑制微生物繁殖,产品品质也能得到更好保障。”该公司生产部一位技术人员介绍,张飞牛肉产品原材料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在腌制过程中加入了20多种特制香料,并经过12道加工工序,最终形成了口感独特、唇齿留香的张飞牛肉。

产品高品质带来的是市场高认可度,“张飞牛肉”系列产品畅销全国。2023年,该公司实现产值近3亿元,成为全市食品加工行业的佼佼者。

记者手记

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蝶变

◎张春华

我市历来是全省农业大市,是全省重要的粮油及生猪等重要农产品保障基地。但是,农业大而不强,效益不高,制约着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市农业生产着力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上下功夫,一批质量优、“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逐渐走入市场,开始为“南充产”正名。

在西博会、农博会等重要节点,我市组织优秀企业、优势产品组团出击,频频捧得“大奖”,赢得各方一致肯定,全市农业生产开始朝着“叫好又叫座”稳步前进。

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提出开展农业特色优质发展行动,着力破除制约我市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的症结,要求做大生产供应链,做强精深加工链,做响品牌价值链,做实要素保障链,进一步指明现代农业优质高效发展方向。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无论是普通农户,还是业主大户和龙头企业,或职能部门,都信心百倍,按照“到2026年现代农业综合产值突破1200亿元”的目标要求,协同发力,农业大市南充正在向农业强市蝶变

0817-2719266

17694807098

备案号:蜀ICP备2020030241号-2

  • 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


    关注 好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