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专栏 >

夏粮颗粒归仓 秋粮种足种好

发布日期:2025-05-20 08:20浏览次数:文章来源:  未知

 

柏垭镇富乐村油菜丰收。

●罗熠/文张晓东/图

5月的阆中,田野间金黄与翠绿交织,一幅农耕画卷正徐徐展开。

眼下正值农业生产关键时期,作为川北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阆中市抢抓农时,科学调度农机,推广绿色种植技术,确保夏粮颗粒归仓、秋粮种足种好。

目前,全市油菜收割接近尾声,小麦迎来开镰,水稻插秧全面展开。

A推广良种良机良法油菜增产增收

眼下,阆中的油菜陆续进入成熟期。农民抢抓农时和晴好天气,收割油菜,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5月12日,笔者在阆中市柏垭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看到,连片的油菜田里,饱满的油菜荚沉甸甸的。农机手驾驶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作业。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油菜秸秆被卷入收割台,收割、脱粒、粉碎等工序一气呵成,油菜籽被源源不断地装入粮袋,粉碎后的秸秆则就地还田,成为滋养土地的天然堆肥原料。

“我们通过推广良种、良机、良法,强化病虫害防控,提升机械化水平等措施,为油菜丰产丰收提供了坚实保障。”阆中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李魁介绍,当地还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农户全方位支持,大力推进优质粮油订单种植。

近年来,阆中市为做大粮油产业,积极推广“油菜+高粱”“油菜+玉米”等高效农业种植模式,充分挖掘土地潜力,实现一地多用,有效提高农户收益。同时,当地大力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依托油菜花景观发展田园经济,绘就了粮油满仓、田园如画的现代农业新图景。今年,全市油菜产量预计可达5.3万余吨。

B开展送技下乡小麦实现“三增长”

5月的阆中,麦浪翻滚,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4月以来,阆中市扎实推进小麦“一喷三防”工作,并抢抓晴好天气,依托“智能农机+农技服务”双保障体系,全力推进小麦机械化收割,确保颗粒归仓。

在洪山镇多宝村的千亩麦田里,沉甸甸的麦穗随风摇曳,泛起金色麦浪。多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田间穿梭,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金黄的麦穗被快速卷入收割机,经过脱粒处理后,饱满的麦粒被源源不断地装入运输车,而粉碎后的秸秆则被均匀地撒回田间。

“去年通过土地整理,我们将2200多亩低效果园改种优质小麦品种。”阆中市巴蜀老侬民家庭农场负责人张林介绍,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农场采用科学的田间管理技术,小麦长势良好,增产明显。

为保障夏粮丰产丰收,阆中市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重点抓好小麦灌浆期的科学追肥、精准灌溉等田间管理,以及“一喷三防”等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通过推广优质品种和标准化种植技术,小麦颗粒饱满度、容重等指标较往年有显著提升。今年,阆中市小麦种植面积达32.67万亩,较去年新增5000余亩,形成面积、总产、单产“三增长”的良好态势。

C依托智慧农机水稻种植降本增效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连日来,阆中市水观镇红石桥村的千亩良田正展现一幅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田园美景。清晨薄雾中,阆中市永安粮油专业合作社的水田里一片繁忙,村民们弯腰插秧的身影与高速运转的插秧机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现代农业画卷。

田间,头戴草帽的农人手指翻飞,一株株秧苗在水田里整齐列队。他们身旁,插秧机“哒哒”作响,金属秧爪规律开合间,一行行秧苗已在水面投下笔直的倒影。

“这种‘人力+机械’的双轨作业模式,让合作社的水稻种植效率大幅提升,日均插秧面积可达50余亩,预计5月底完成全部种植任务。”合作社负责人介绍,作为当地农业现代化示范主体,近年来合作社持续加大农机投入,推广良种良法,通过集约化经营实现降本增效。今年合作社还计划引入无人机施肥、智慧农田监测系统等,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

这一场景正是阆中市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生动写照。数据显示,该市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率已达83.5%,今年机插秧面积预计达15万亩。

从传统农耕到机械化作业,从靠天吃饭到智慧农业,这片土地正经历着从“粮田”到“良田”的美丽蜕变,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相关新闻

黑风山下桑果甜

上游村果桑产业助村民年增收50余万元

 

 

游客体验采摘乐趣。

●张晓东文/图

当下正值桑果采摘的黄金时期。5月12日,笔者来到阆中市柏垭镇上游村九组黑风山下的百亩桑林,放眼望去,桑林绿意葱茏,一颗颗熟透的桑果缀满枝头,令人垂涎不已。

在黑风山观音岩的加工车间内,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将刚采摘的桑果按照新鲜度、干净度、成熟度进行分拣。随后,桑果被送入机器粉碎,顷刻间,殷红的果汁顺着管道汩汩流出,注入专用容器。分离出的果渣也被妥善收集。技术人员介绍,桑果浑身是宝,果汁可制成饮品,果渣则是酿酒的优质原料。

据悉,柏垭果桑专业合作社种植了200多亩优质果桑。由于果桑极难长途运输和长时间保存,使得进入市场的鲜食桑果占比极低,严重制约了果桑产业的发展。

为突破瓶颈,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蚕桑创新团队的技术支持下,柏垭镇携手四川高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探索出“专合社+企业+农户”的融合发展新模式。专合社提供原材料、厂房及冷库等配套设施,高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购置果酒、果汁生产线,负责加工生产与市场销售,解决保存和运输难题。创新团队的技术人员持续为企业和农户提供技术支持与项目保障。目前,该公司每年可产果酒50吨、果汁30多吨,产品畅销广州、重庆等地。

“快来尝尝,我们这儿的桑果又大又甜。”村民田加文热情地邀请道。曾是养蚕大户的他,如今从果桑产业中收获颇丰:不仅能获得土地出让金,还能在合作社和工厂务工,每天有80至100元的劳务收入。据悉,该村果桑产业及加工业能为村民增加50余万元的劳务收入。今年“五一”期间,众多游客慕名来到上游村体验采摘乐趣,促进了农旅融合发展。此外,企业还会从厂房租金和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充实村集体经济,完善与农户的利益链接机制。

“接下来,我们将大力发展桑园林下经济,开展桑树下养鸡、种菜等项目,力争将桑园亩产值从目前的5000多元提升至1万元左右。”蚕桑创新团队负责人徐升东满怀信心地说。

0817-2719266

17694807098

备案号:蜀ICP备2020030241号-2

  • 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


    关注 好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