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专栏 >

田间商“粮” 共话“粮”策

发布日期:2024-10-22 08:24浏览次数:文章来源:  未知

 

田间商“粮”活动现场。

●张晓东潘海洋文/图

10月14日,天高云淡,大地一片秋意。在阆中市龙泉镇观音洞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由阆中市政协组织召开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协商议事会正在举行,阆中市政协委员、涉农部门负责人以及龙泉镇达摩垭村、观音洞村村民代表、村委会干部、种粮大户代表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粮食安全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协商会上,全体与会同志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能排能灌、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稳定高产、生态友好”总体目标,聚焦全市丘陵地貌零星分散不便种、人口流失无人种和技术缺乏种不好的现实问题,紧扣“怎么建”“怎么管”“怎么种”三大方面,突出“一水二路三土”三大重点,纷纷建言献策。

委员、村民各抒己见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会前,参会人员先后前往达摩垭村、观音洞村,现场调研龙泉镇以工代赈项目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道路硬化、灌溉工程等建设情况。

“今年这次高标准农田项目在我村实施,给我们这一带的村民带来了极大好处,从过去荒废的、垮塌的田,改变成今天层层样田,交通畅通,方便耕种。由于在家劳动力少,靠村民单打独斗想把土地种好种完不太现实,所以我们村上大力培育种粮大户,又成立了蜀丰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着力解决在家无劳动力和全家外出户的土地无人种的问题。”69岁的观音洞村老党员罗光友说,他也是该村的种粮大户。

“今年,阆中市上在我村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给我们老百姓生产种植带来极大方便。首先是将小田块并为大田,清理了田边地崖的杂草树木,新建了排水沟渠、生产便道。这里过去一片荒凉,到现在成了良田美地,这个项目确实好。”观音洞村党支部书记杨朝坤说道。

针对农机专合社培育,杨朝坤建议:由于专合社才起步,力量薄弱,建议依托项目资金和主管部门支持采购旋耕机、收割机、播种机,实现机械化生产,减少劳动力。

如何用好以工代赈项目,使之更好地发挥效益。达摩垭村支部书记罗思红建议:优化以工代赈项目水利设施和村道建设的设计方案,该村坟道子蓄水池蓄水量较小,只有100立方米,却设计了150米长的引水渠,实际价值不大,建议将此水渠调整到杨家塝的天坪塘堰,这个堰蓄水量大,应增加其引水渠的长度;二是把设计方案中入户路的边沟调整到村干道的边沟上来,提高村干道的抗灾能力。

“今天有这个机会参观了达摩垭村和观音洞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感触颇深。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也关系到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政协委员朱俊说道。“我建议要尊重农民意愿,在‘集碎为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要平衡种粮大户和小农户的利益。要创新融资模式,建议创新融资渠道,构建各类资金共同投入高标准农田项目的机制。要提高监管实效,必须强化全过程全环节的质量监管,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确保建一块成一块。”

“高标准农田建设,要解决阆中丘陵地貌土地零星分散不便耕种、人口流失无人耕种和技术缺乏种不好的实际问题,坚持因地制宜规划,通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土壤肥力质量、增强水利设施灌溉能力,打造成片高产优质农田。通过更好发挥田长制作用,建立健全管护制度,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高质量建设和高水平保护,确保粮食安全。”阆中市政协人资环委主任潘海洋发言说。

据龙泉镇党委书记李瑜介绍:为了整治撂荒土地,确保粮食安全,该镇2021年、2022年共计治理撂荒地约1800亩,2023年、2024年在构溪社区、观音洞村改造高标准农田面积约617亩。这些项目的实施,增加了粮食生产总量,促进了农民增收,激发了乡村振兴新动能,也给当地种粮大户和种养业专合社带来了发展新机遇。

“有事来协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在会上,大家一致认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头戏,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要站稳群众立场,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充分尊重乡镇、村社和种粮大户的意愿,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规划和建设的积极性。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粮食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的重要抓手,把好项目建设质量关,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奠定良好基础。

“本次会议采取坝坝会的方式就是为了贴近群众,深入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收到了实效。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建管种粮’一体化模式,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高质量建设和高水平保护,有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全面助推乡村振兴。”阆中市政协副主席任益说道。他表示,阆中市政协坚持把协商作为重要工作,始终秉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工作理念。今后将持续发挥“有事来协商”平台作用,在思想认识上求深化、议题确定上求精准、协商程序上求精细、协商主体上求广泛、成果转化上求成效,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深度融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0817-2719266

17694807098

备案号:蜀ICP备2020030241号-2

  • 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


    关注 好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