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庵村的李子特色产业园。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双早文/图
从顺庆城区驱车出发,全程行驶40余公里,便进入高坪区长乐镇朝阳庵村境内。眼前,宽阔的水泥路似玉带蜿蜒盘旋,道路两侧成片竹林交错掩映。随着车辆驶入朝阳庵村核心区域,放眼望去,一处处旱地正由小改大、由坡改梯、由旱改水。
这些天,市纪委监委驻朝阳庵村“第一书记”王剑每天都要在多个施工点位查看进度,他告诉记者,这是村里正在实施的首批150亩土地整治项目,同步还伴有相应机耕道、水渠的建设,整个项目完工后,村里粮油产出将进一步提升。
促进农业增收建高标准农田
朝阳庵村的支柱产业就是粮油,全村1000余亩耕地中,粮油产业占到全部耕地的八成,是村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目前,在朝阳庵村,老人是粮油种植的主力军。老人们最迫切的心愿,是解决一系列不利于耕种的问题,缺乏生产便道就是其中一环。
年已七旬的罗昌平,长期承担全家7亩地的粮食种植。年轻时,每到收获时节,他每天要背着背篓往返家与地之间40余次。“车子去不了,粮食收获时,就只能用背篓背,岁数越大,体力就越跟不上。”罗昌平说,前些年,他不得不将种植面积缩小至3亩。
2021年,随着市纪委监委对口联系朝阳庵村,该村先后启动两期产业路建设,如今,产业路通户率已达95%,运输车辆能直抵耕地前,粮食收获最多跑一次,更是常态。“从去年开始,我不但重新种上了全部的地,还搞起了水产养殖,真是以前没有路,现在享清福。”罗昌平话里话外透着喜悦。
进入2022年,市纪委监委协调足额资金,在村里兴建水渠1.2公里、维修山坪塘4口,尤其是每处山坪塘,均埋设水管直通山下耕地,无需老人上山担水就可在山下操作开关取水。
为了方便老人就近耕种,在驻村干部的协调下,当地打破以前耕地分布不均、没有连片现象,重新对每户耕地进行丈量,按照离家远近原则就近连片划分,让老人出门耕种更加便利。
“150亩土地整治只是开始,最终要实现全覆盖,向着高标准农田要求迈进,便于机械化耕种,利于土地流转。”王剑说。
顺应群众意愿发展特色产业
登上四面山,李子树呈阶梯状从山顶向山下绵延,这是朝阳庵村的200亩李子特色产业园。
发展特色产业,并非一帆风顺。2020年,李子树挂果期间,就遭遇了打击。“长出的果子小不说,味道还挺酸。”朝阳庵村致富带头人胡广力说,当年,青脆李市场价格一度达到每公斤16元,可惜,自家李子的“不争气”。
胡广力说,“后来,我们摸索出了规律,影响李子价格的因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李子的味道,其次是李子的入市时间,越早上市的李子越有竞争优势,青脆李、脆红李成熟期都在每年7、8月,属于晚熟李子,在竞争中比较吃亏。”
“推倒”李子产业园,重新发展新产业,就意味着此前的全部投入要打水漂。重新对李子树进行改良,在胡广力等人看来,是最优的选择。
“村民怎么说,我们就以此为导向搞好服务,绝不另起炉灶瞎折腾。”王剑代表驻村干部在村民大会上如此表态。
经过多方考察,村里最终决定嫁接蜂糖李、桐子李、五月脆等优质品种,并于2022年12月底完成全覆盖改良。
“3个品种都经过市场检验,收获时间分别是5、6、7月,有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不同的李子成熟期还可以错峰采摘,节省劳动力。同时,在林下套种了黄金,这种药材种植成本低,符合村里发展实际。”王剑说,第一批试种的50亩黄金将在今年下半年收获,这将是产业园的“第一桶金”。
生产有了保障,生活品质也要提升。2022年以来,市纪委监委多方协调资金,拓宽该村村道2.5公里,兴建便民公路桥1座,对近140户农户房屋进行了风貌整治,实施人饮工程9处,安装路灯100余盏。
“我们估算了一下,现在村里至少有一辆车的家庭已经超过50%,和过去简直天差地别。”一位接受采访的村民的话里充满自豪。
2025四川南充(西充)有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西充举行 刘旭光李春生张冬云廖伦志叶宝文马修约翰陈云华赵军华王双全出席 6月26日上午,2025四川南充(西...
有机慢生活体验活动。 西充粮油农业园区。 有机村。 大会现场。 仁和镇有机水稻基地。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奎 锦绣南充铺展生态画卷,有机西充...
义青观10万亩有机粮油园区。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瀚誉摄 工人将采摘的李子装箱。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瀚誉摄 无人机开展水稻施肥作业。南充市融...
油橄榄产业园区一隅。 6月24日,笔者从阆中市相关部门获悉,自浙江温岭市与阆中市开展结对帮扶以来,累计投入123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持续打造浙川...
联系我们
电话:0817-2719266
传真:16
地址:南充市北湖路99号“恒河罗曼威森”11楼。
邮编:637000
邮箱:1103197942@qq.com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 好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