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松在收割小麦。(资料图)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易立权文/图
“2021年,我最大的收获是我成为农业农村部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拟表彰对象。”昨(10)日,90后“新农人”、南部县益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松一边忙着引进肉牛新品种,一边对记者如是说。
1990年出生的新生代新型职业农民谢松,于2014年放弃在沿海地区30多万元的年薪回到家乡南部县垦荒务农。发展至今,专合社的种植面积达700亩,机械化率达到95%以上,形成了以种养牧———牧养田的农业生产生态循环链条,走上了绿色低碳的农业发展之路,谢松说,能获得全国性表彰,这是重要原因。
机械化率达95% 2021年收入160多万元
“2021年12月初的一天,刚听说自己成为农业农村部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拟表彰对象时,我确实很高兴。”谢松说,机械化生产,绿色生态循环种植,既是市场需要,也是大势所趋,这些年不断摸索,他觉得总算有了一定成绩。
几个月前,谢松种植的500亩小麦,有的已可以见到浅浅的绿色麦苗。在这片麦地里,谢松已经实现了旋耕机翻地,自动播种机播种,无人机杀虫除草,收割机收割。除了储存、晾晒环节外,能用机器的全用机器。
“底肥都已通过机器施下,用的是我自己养殖的蚯蚓的粪便,比一般的有机肥还好。”谢松摸着地里的土说,2021年,除了500亩小麦,他还种了200亩大豆、200亩油菜,机械化率达95%以上。
谢松算了算账,2021年,他收获了210吨小麦、24吨油菜籽、30吨大豆,还有50头肉牛出栏,全年收入达到167.5万元,纯利润42.5万元。他说:“2021年是个丰收年,能做到这一步,最大程度使用农用机械,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是关键因素。”
大量使用机器的缘由,跟他一开始种玉米连续两年亏损有很大关系,“村里基本都是老年人,农业生产请人难成本高,而且效率也低。”谢松后来购买收割机、玉米秸秆自动打捆机,提高机械化率。2018年,谢松经营的合作社扭亏为盈,实现年收入50余万元。为此,他获得南部县“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种植能手”称号。
“我还用机器种大豆,是跟四川农业大学农机系教授吕小荣合作的。”谢松指着远处一大片种大豆的土地,“机播大豆在提高了效率的同时,豆子前期出苗快而且很整齐。”谢松说,合作的成功为四川解决浅丘地区机械化种植大豆难题提供了可推广的模式。
形成生态循环链条走绿色低碳农业发展之路
除了最大程度提高机械化率,谢松在农业的绿色低碳发展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走进谢松的肉牛养殖基地,基本上闻不到什么臭味。牛粪等排泄物通过自动收集装置收集起来,与秸秆混合发酵变成了养殖蚯蚓的主要原料,蚯蚓将这些东西又转化为蚯蚓粪,是优质的有机肥。
来到蚯蚓养殖场,谢松翻开堆积在一起发酵果的秸秆和牛粪,里面全是蚯蚓在涌动。“蚯蚓还可以用来养鸡养鸭子,又是一个循环。”谢松用铲子收了一簸箕蚯蚓,来到合作社的养殖场,散养的土鸡一看到蚯蚓都跑了过来,三下五除二便把蚯蚓吃了精光。“蚯蚓养的鸡鸭,非常畅销,都是在基地就被人订购完了。”谢松笑着说,蚯蚓是个好东西,蚯蚓粪也是个好东西。
“大量使用蚯蚓粪有机肥代替化肥,这样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单纯的化肥种植相比能增产20%,同时,蚯蚓粪有机肥的使用能够显著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谢松说,他使用蚯蚓粪有机肥对化肥的替代率达50%,大大降低了成本。
做到这一步得益于谢松通过创新解决难题。他发现在肉牛养殖环节,养殖产生的粪污容易污染环境,无害化处理成本又高。而种植基地的高粱秆等处理起来也麻烦,周边老百姓的农作物秸秆燃烧也会污染环境。
谢松便开始琢磨,将这几个环节都联结起来,降低成本,变废为宝。在养殖环节,谢松经营的专合社将自己和周边老百姓的农作物秸秆收集起来进行集中加工并发酵,将充分发酵后的秸秆用于肉牛养殖、藏香猪养殖、蚯蚓养殖,经过发酵后农作物秸秆含有大量的有益菌,能显著提高饲料转化率和畜禽的抗病能力,降低饲料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畜禽产生的大量粪便与农作物秸秆混合发酵作为蚯蚓养殖的主要原料,蚯蚓养殖作为种养结合的中间链条,变废为宝,减少了污染,得到的大量有机肥又变成种植的关键肥源,也解决了周边老百姓将秸秆付之一炬污染环境的问题。
在虫害的防御方面,谢松经营的专合社采用无害化生物技术,减少药物污染。在生产技术方面,向资深专家请教,不断完成技术迭代和产品更新,培优择优,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通过整合生产链条,谢松经营的专合社年产青储饲料2000余吨、有机肥800余吨,肉牛存栏200余头,种养循环农业发展之路已初见成效。
■延伸阅读
新的一年力争种植粮油作物1200亩
谢松说,2022年,他打算进一步扩大生态种养规模,力争实现种植粮油作物1200亩。
种养循环方面,谢松有了新思路,他打算扩大合作社规模,将畜禽粪便和秸秆发酵后喂养蚯蚓的同时,用蚯蚓养殖林下鸡,同时继续用蚯蚓粪作为优质有机肥。
此外,谢松还打算在开展农事服务方面发力。“农村劳动力缺乏,很多地需要人来种,我们有设备也有技术,可以从种到收全方位给农户提供代耕代种代收服务。”谢松说,他打算带动周边群众一起种更多的粮食,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尽一份力。
仪陇县德懋农发集团育苗中心。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梁洪源摄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易立权 嘉陵江畔的南充丘陵正上演农业革新大戏。以藏粮于地、...
电商培训现场(资料图)。 ●李同周文/图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为了让更多人端稳就业饭碗,近年来,西充县积极作为,以搭建就业平台、强化...
位于顺庆区搬罾街道的渔耕源农场一隅。 近日,记者从顺庆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近年来,顺庆区聚焦都市农业,锦绣满园目标,以乡村振兴十大行动为抓...
利用大型机械,工人们在蓬安中坝采收萝卜。 ●刘永红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易立权文/图 嘉陵江畔,白萝卜缨子在春风中翻涌成绿浪。在蓬安县锦屏镇中...
联系我们
电话:0817-2719266
传真:16
地址:南充市北湖路99号“恒河罗曼威森”11楼。
邮编:637000
邮箱:1103197942@qq.com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 好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