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快讯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南充快讯 >

14岁少年暑假日销300斤翠冠梨

发布日期:2025-08-11 08:40浏览次数:文章来源:  未知

 

李致远用手机拍摄宣传素材。

●杨波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梁洪源文/图

这个暑假,当同龄伙伴蜷在空调房刷短视频、对着出游攻略热议时,高坪区老君街道李家坝村14岁少年李致远的日程表早被摘梨、装筐、摆摊、拍视频填满。他通过学拍视频并在微信朋友圈宣传,改变营销方式,帮助自家梨子日均销量从300斤涨到600斤,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卖梨郎”。

销路愁人少年毛遂自荐

8月3日清晨5点半,天际刚染鱼肚白,位于高坪区老君街道李家坝村的陈家梨园里,李致远已踩着露水钻进10余亩果树间。他踮脚托住一只黄澄澄的翠冠梨,拇指抵住果蒂轻轻一旋,饱满的果实便落进竹篮,带着晨露的清凉在篮底打了个滚。

“致远轻点儿放,别磕坏了皮。”外祖父张洪春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李致远应着,抹了把额角汗珠,脸上笑意藏不住。

往年暑假,他天天窝在空调房里刷手机,眼睛都快看花了。此刻,他把满筐梨子扛上三轮车,T恤后背已呈现出深色汗渍:“今年不一样,每天摸黑起、顶太阳跑,脚底板磨出茧子,心里却踏实得很。”李致远笑着对记者说。

这10余亩梨园是张洪春的心血。“今年前期条件较好,挂果比往年多了三成,估计能收2万斤。”张洪春用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梨筐里的果实,皱纹里都堆着笑,“就是销路愁人,每天起早贪黑跑市场,最多一天卖三百斤。”

前段时间,李致远见张洪春时常蹲在院坝里对着滞销的梨叹气,不知哪里来的勇气就对家里人说:“我帮你们卖吧。”起初家人没当真,觉得孩子吃不了这份苦,没想到第二天一早,李致远就跟着张洪春上了山。

第一天摘梨,李致远就闹了笑话。“我以为逮着就摘,结果外祖父说要挑果型周正、八成熟的,太生太熟都不行。太阳一晒,头晕眼花,摘了半筐就想躲阴凉。”李致远挠头笑笑,带着腼腆。

可转头看见张洪春穿梭在梨园,脊梁弯得像根扁担,李致远咬着牙没吭声,把想躲懒的念头压了下去。几天下来,他跟着张洪春学挑果、装箱,心里却在琢磨:“光靠跑市场不行,现在大家都看手机,能不能试试线上卖?”

创新思路他打通线上渠道

李致远的“销售改革”从一条微信朋友圈起步:“自家梨园的翠冠梨,鲜甜多汁!6元一斤,老君街道周边和高坪城区送货上门,欢迎下单~”

“一开始不好意思,怕同学笑我‘卖货郎’。”李致远坦言,第一条朋友圈发出去后,他攥着手机刷了几十遍,直到看到老师第一个点赞,还订了5斤,突然就又有了勇气。

渐渐地,线上订单从亲戚、同学扩展到爸爸的同事、妈妈的广场舞队友。李致远专门画了张送货路线图,把相近地址的订单归到一起,骑着电动车挨家送。

有次给一位奶奶送梨,老人拉着李致远夸:“娃娃真能干,比我家孙子懂事多了。”这句话让李致远偷偷乐了一下午。

李致远还跟着网上教程学拍视频:清晨的梨园、外祖父摘梨的特写、咬开梨子汁水四溅的瞬间,配上“暑假不躺平,帮外祖父卖梨”的文案。

没想到他的视频很快就火了,播放量过万,还有人专程从顺庆区开车来买梨。

李致远翻开手机相册,里面存满了梨的照片和视频片段:“看到评论里说‘支持勤劳少年’,就觉得特有成就感。”

如今,李致远每天光通过线上渠道就能卖出约300斤梨,加上市场零售,全家日均销量从300斤涨到600斤。按每斤6元算,每天能多收入1800元左右。

傍晚收摊,爷孙俩坐在三轮车上往家赶。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车斗里的梨筐晃悠悠的。“外公,明天我想试试直播卖梨。”李致远数着手里的零钱,指尖沾着点泥土。

“啥是直播?”张洪春没听懂,眯着眼问。

“就是对着手机,让好多人看我们卖梨,还能跟他们聊天呢。”李致远边说边比划着,眼里闪着光。

0817-2719266

17694807098

备案号:蜀ICP备2020030241号-2

  • 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


    关注 好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