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动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活动 >

南充73岁脱贫户的新愿望

发布日期:2020-08-05 11:04浏览次数:文章来源:  四川日报

  南部县八尔湖镇纯阳山村通过探索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成为全省最早脱贫的贫困村之一。图为纯阳山村民居。本报记者 肖雨杨 摄

王正润 本报记者 肖雨杨 摄

  “已经过上小康,还要超越小康!”7月23日中午,说到余生还有什么愿望,73岁的王正润一下站了起来。作为纯阳山村曾经的贫困户,他希望家乡不只摘掉穷帽,贫困村更要变成“明星村”“富裕村”。

  位于南充八尔湖镇的纯阳山村,地处八尔滩水库(即八尔湖)库区。这里位于南部、西充两县交界处,闭塞、贫穷一度是其代名词。

  让王正润有信心畅想未来的,是当地2014年开始全面启动的脱贫攻坚,是自己和全村人的生活变化。

  一个困境

  辛苦几十年为啥还是只能混个肚圆?

  “中午吃了土鸡!”刚吃完午饭的王正润打开了冰箱给记者看,里面放着一盘没吃完的鸡肉。

  吃肉,一度是纯阳山村人的梦想。从王正润记事起,纯阳山村人均只有半亩地,村民生活常在温饱线上下徘徊。“一亩地一年顶多打900斤玉米、300斤小麦,混个肚圆就不错。”王正润说,那时村里最常见的场景是邻里纠纷。起因,往往是一只鸡或几颗玉米。

  “人穷志短,一点不假。”王正润说,为了过上好日子,大伙没少想办法。

  养猪、养羊、养鸭……但从村里到场镇4公里多的山路只有一米多宽,中途要过五六个陡坡。想把农产品运出去,只能靠人力和“土办法”。“就这样,慢慢梭(方言,滑)下去。”时隔多年,王正润仍能记得运货出山的动作——两个人站在生猪的一头一尾,一个人在前抱着猪头慢慢接,另外一个人在后抓着猪尾巴慢慢放。

  就是这样,村里人还是没能根治穷根。“接回来的媳妇、婆娘,住个十几天就爬起来跑咯。穷嘛!”谈到贫穷,王正润最直接的感受是:全村同龄人中,有十几个因贫未婚或离异。

  数据更为直观。2014年,全村有60多名因贫未婚的孤寡老人。全村1086人中,有367人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超过33%;村里一半以上的房屋是“夏天挡不住雨,冬天关不住风”的土坯房。同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王正润说,作为曾经的村干部,自己非常愧疚:没能把大伙带出穷窝。

  两条富路

  特色种养+乡村旅游 村容美了腰包鼓了

  “老板,晚上整条花鲢嘛。”采访进行到一半,南充游客李红玲找到王正润预订晚餐。眼下,正是王正润家的农家乐最忙的时候,村道上停满了来自南充、成都、广安乃至重庆的汽车。

  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农家乐老板,王正润命运是如何改变的?

  “是和村里人一起致富的。”王正润的小儿子王镜州说,2014年,他回乡借钱修起了两层小楼。同年,纯阳山村修通了水泥路、接通了自来水和网络,170多户村民全部住上新房。

  转过年来,村里人腰包渐渐鼓起来——村里引进企业组建食用菌产业园,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可分红5万元。2015年开始,梦里水乡和乌托村两个旅游项目陆续落地。仅前者就投资1.2亿元左右,设计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可提供150个就业岗位。

  八尔湖景区开发的热潮,让王正润坐不住了。在他的鼓励下,2015年,王镜州和大伙自发组织学了厨师、统一打造房屋景观和接待标准,开起了农家乐。当年,王正润家收入突破5万元。如今,他家农家乐年收入稳定在12万元以上,净利润6万元上下。去年,王镜州还把小轿车开回了家。

  “还要有回头客才得行。”采访结尾,王正润满怀期待地说,农家乐将交棒给王镜州。

  本报记者 王成栋 侯冲

0817-2719266

17694807098

备案号:蜀ICP备2020030241号-2

  • 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


    关注 好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