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12-07 08:48 浏览次数:
千坵村风景如画。
千坵村村口的戏台。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罗虹/文梁洪源/图
放眼南充,以地形地貌来命名村庄的并不多见,营山县新店镇的千坵村算得上一个。千坵村属典型的浅丘地带,放眼望去,颇有“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的意境。因小山丘众多,星罗棋布,千坵村因此得名。如今,该村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国家级3A旅游景区,各色的鲜花、往来不断的游人,描绘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千坵,过去“千坵石成坨,日子不好过”的光景早已不复存在。
A因地形地貌得名
冬日阳光,暖意融融。从乡道拐进村道,进入千坵村,入眼所及都是连绵不断的山丘,一个接着一个,小山村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整洁的柏油路顺着山体的走势蜿蜒向前,两侧翠绿的竹子亭亭玉立,婆娑有致,一块写着“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牌子一闪而过,随之便进入了已打造成景区的千坵村。
村口,一块“多彩千坵幸福家园”的景区展牌展示着村里的可喜变化。放眼望去,一排排木色小洋房别具一格,一位大娘正趁着晴好天气翻晒着制作的红薯粉。
千坵村小山丘众多,耕地少。过去“千坵石成坨,日子不好过”,幸而村里恰好有一座无名山,一层层从山脚到山顶的梯田,线条整齐清晰可见,成为村里珍贵的良田。今年78岁的村民王树云曾是千坵村的村主任,对于这段过去,他曾亲身经历。
“那座从山脚到山头,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梯田,据说有近千个,我们也叫它千坵塝。”王树云说,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这个片区成立了照珠公社,千坵村就是当时的照珠公社六大队,因为梯田土地肥沃,山脚有千坵水库,成为种植水稻的绝好田地。这里后来成了“照珠的粮仓”,所产的粮食还曾送到了蓬安县周口镇。
“收成的稻谷需要风车去除谷物秕子糠皮,可村里树木少,石头多,于是大队请了能工巧匠打造了一个石头风车供大家使用。”王树云说,石头风车如今还保留着,立在村口的广场上供游人观赏。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土地包产到户,王树云家里分得了3.7亩土地,不再只种植水稻,家家户户种上了麦子、油菜及柑橘等各种粮油蔬果。随着山势起伏,错落有致的每块梯田都显现出与众不同的颜色,远远望去,色彩丰富,美不胜收。这一场景,在王树云的脑海中一直挥之不去。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村级建制时,这里取名千坵村。
B医德高尚的“莽子医生”
行走在千坵村,荷塘月色、奇幻森林、千福花海、百姓剧场等景点众多,让人应接不暇。其中,一处名为“莽医谷”的景点颇为新奇,令人想一探究竟。
“莽子医生”是何人?今年86岁的刘伯权道出了由来。村里入户路的拐角处,有一片茂盛的竹林,竹林旁紧挨着挂满金灿灿玉米棒子的房屋,就是刘伯权的家。距离刘伯权家不足百米的坝子,就是“莽子医生”曾经的住所。阳光温和地洒在院子里,刘伯权坐在屋前讲起了“莽子医生”的故事。
“莽子医生”原名刘忠荣,是从外地迁入千坵村的。100多年前,村里有一个姓李的大户人家,男主人生病卧床,连水都喝不进去,家里请来8个医生共同医治,始终未见效。女主人听了旁人介绍,邀请刘忠荣前来给丈夫医治,但见他头戴白布,身着粗衣,起初对他并不十分信任,招待他在偏房休息。经过数次交流,才让他与另外8名医生一同为男主人诊断。男主人服用了其他医生的药一直未愈。女主人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就着刘忠荣的药单,各种药材数量只取一半,没想到男主人服下后,却能喝下三大碗稀饭。后来男主人又吃了刘忠荣开的药,三天后逐渐痊愈。
李家为感谢刘忠荣,便给了他两吊小钱、两百铜元、两百银元。但刘忠荣却只要了一吊小钱,周边的村民都笑他。于是刘忠荣便得了一个“病也医得好,钱也收得少”的“莽子医生”称号。
“莽子医生”死后葬在“莽医谷”,“莽医谷”也因此远近闻名。
C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离开“莽医谷”,沿着千坵村步游道一路游览,茂密的竹海、五颜六色的花朵、香甜的果林、金色的沙滩……走上山顶景观台,能够俯瞰千坵村的全貌。6公里的幸福环线、4公里的篱笆环线加上2公里水库步游道环线和7.1公里的通社公路像一条金色的玉带,飘逸在绿树花海中。山丘怀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千坵湖(千坵水库)分外醒目,湖畔亲水绿道环绕,千坵八景———水芸涧、幽簧桥、听雨阶、沁香榭、银粟滩、落虹坡、大关阁、漫花堤尽收眼底,兰花篱园、桃花篱园点缀其间,千姿百态,令人大饱眼福。
看完各色景点,若还不满足,可以在村里闲逛,还能发现村里颇具特色的老建筑,它们多与竹林相伴,青瓦覆盖,像是时光中一瓶陈年的老酒,需要细细品味,才能尝出它的香醇。
观完美景,回到起点,村口迎来了一批新的游客,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在古戏茶社的戏台上,有这样一副对联,“山水田林湖铺就致富奔康路,生旦净末丑唱响乡村振兴歌”,与千坵村的农旅融合发展相得益彰。
“2015年前,村里还没有一条水泥路,如今,因山就势造美景,因地制宜建产业,昔日贫困村华丽转身为一个以花舞梯田、赏花采果、旅居休闲为亮点的3A级旅游景区。”千坵村党支部书记熊亮说,“多彩千坵、篱院千坵、幸福千坵”三条旅游观光环线,串联起百姓安居生活区、千坵八景休闲区、篱院旅居区、特色产业区四大功能板块。山、水、田野、农舍组成了一幅层次分明的立体画卷。这里,山清水秀、炊烟袅袅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千坵村小档案
千坵村位于营山县城东北18公里的丘陵深处,全村辖6个组505户1777人,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1453亩、林地1160亩,人均耕地仅0.82亩。2014年精准识别时,千坵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0户315人,贫困发生率18%,于2018年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发展起了乡村旅游,村情村貌随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