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9-24 08:50 浏览次数:
友信龙农产品交易中心。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余中华摄
●今年上半年,南充友信龙农产品交易中心品牌农产品销售额突破80亿元
●创新采用“自营超市+业态摊位”模式,配备可储藏200万件水果的标准冷库,让传统市集变身现代化交易平台
●依托500亩占地与62万平方米建筑规模,搭建起覆盖川东北五市的供应网络
●目前,市场有商户近千家,直接带动周边2000余户农户增收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易立权
9月21日清晨五点,在位于南充现代物流园内的南充友信龙农产品交易中心冷链区,已是一片忙碌的场景:冷藏车有序装卸,商户忙着分拣新鲜果蔬,LED屏滚动更新着抽检结果与菜价……
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南充友信龙农产品交易中心在推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方面成效显著,今年上半年,品牌农产品销售额成功突破80亿元大关。该中心通过打造区域性集散中心,构建从产地直供到终端零售的全链条流通网络,正逐步成为川东北地区农产品流通的关键枢纽。
环境焕新:从传统市集到星级平台
当天,记者走进南充友信龙农产品交易中心冷链区看到,冷藏车缓缓停靠在装卸区,工人们麻利地搬运着刚到的新鲜果蔬;交易区内,商户们围在分拣台前,仔细挑选着水灵的青菜、饱满的石榴,LED屏上不断滚动着当日果蔬抽检结果与实时菜价。作为南充首家AAA级农贸市场,这里承担着川东北70%以上的果蔬供应,在环境升级、供应链优化与监管护航中,筑牢了城市“菜篮子”的安全屏障。
“现在市场分区清晰,蔬菜、水果、水产整齐归类,每日公布抽检结果,让我们买得放心。”当天上午,一位在此选购产品的市民的话,道出了该市场改造升级后的变化。
记者在现场看到,20万平方米的交易区内干净整洁,一改传统农贸市场的杂乱印象。
这场改造升级中,市场不仅翻修了地面、排水等基础设施,更创新采用“自营超市+业态摊位”模式,配备可储藏200万件水果的标准冷库,让传统市集变身现代化交易平台。“环境好了,客流自然多了。”商户赖斌说,市场改造升级后,他的水果日销量从200件增至400件,损耗率却从15%降至8%以下。
供应链提速:从产地到餐桌效率提升
“以前石榴从产地到摊位要3天,现在通过冷链专线,当天就能上货架。”商户袁林指着刚入库的会理软籽石榴说,目前,他的店铺日均批发80多吨水果,冷库里还储备着200多吨水果。
这背后是市场构建的“产地直销+信息化调度”体系在发力。依托500亩占地与62万平方米建筑规模,友信龙搭建起覆盖川东北五市的供应网络。“我们在云南、贵州建了直采基地,通过农超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南充友信龙农产品交易中心市场部总监伍江华点开智能系统,屏幕上实时显示库存、价格及调运轨迹。目前市场已与多家批发市场建立合作,提前储备耐储蔬菜,确保价格稳定在合理区间。
供应链升级更带动了群众增收。高坪区东观镇种植户刘顺的蔬菜通过市场直达商超,“新鲜直达价又好,增收底气更足了。”刘顺说。
数据显示,目前,市场有商户近千家,直接带动周边2000余户农户增收,今年夏天日均交易量更是突破3000吨。
监管护航:闭环管理守好安全底线
“蔬菜必须检测合格才能上市,今年我们将南充友信龙农产品交易中心定为质量提升行动重点。”高坪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场建立的“自检+巡查+抽检”三级机制,形成“日巡查、周通报、月评比”闭环管理,从源头上守住安全关。
诚信经营是监管的重中之重。不久前,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诚信计量培训,详解《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严查作弊秤与价格欺诈。在民生计量体验区,消费者可随时校准计量器具,明码标价的招牌在各摊位整齐悬挂。“去年处理消费纠纷同比下降40%,投诉解决率达100%。”南充友信龙农产品交易中心办公室主任宋晓燕说。
政策扶持更添保障力度。高坪区将市场提质纳入民生工程,通过发放消费补贴、打造便民生活圈等举措,推动形成“保供稳价—消费升级—商户增收”的良性循环。从凌晨的冷链调运到深夜的库存盘点,友信龙用全天候服务诠释着“民生无小事”。
傍晚时分,南充友信龙农产品交易中心仍是人头攒动。满载果蔬的货车驶向各地,市民提着菜篮满意而归。这个农产品流通枢纽,正以环境之美、效率之高、监管之严,让城市烟火气更浓,让百姓“菜篮子”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