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6-27 08:18 浏览次数:
工人正在对有机蔬菜进行管护。
●廖桂华文/图
近日,笔者走进西充县有机蔬菜高效栽培技术试验与示范基地,眼前一个个现代化有机蔬菜大棚整齐排列,露天菜地里秋葵、芋头叶片翠绿欲滴,茄子、辣椒等菜苗长势喜人,豇豆藤蔓绿意盎然顺着支架向上攀爬;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和西充县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专家们正深入田间,查看蔬菜长势,指导工人开展除草、灌溉等田间作业……
近年来,西充县紧紧围绕建设“中国有机第一县”目标,以“全域有机”三年攻坚行动为抓手,持续深耕有机农业,厚植生态底色,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
生态优先深耕有机“沃野”
据了解,西充县有机蔬菜高效栽培技术试验与示范基地位于该县义兴镇有机村,由西充县人民政府和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合作建设,旨在攻克有机蔬菜生产关键技术难题,提升产业效能,打造全国领先的有机蔬菜综合生产技术示范基地、优质高抗蔬菜新品种选育基地及有机农业人才培养基地,赋能西充有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基地面积45亩,种植丝瓜、黄瓜、番茄、辣椒、豇豆等20余个品种的蔬菜。我们坚持‘零农药、零化肥’原则,依靠病虫草害有机防控技术和土壤改良剂保障蔬菜健康生长。”南充市农业科学院蔬菜所所长杨鹏向笔者详细介绍了基地“以虫治虫”等除草防虫措施与土壤改良实践。
“病虫草害是农业生产中的自然现象,关键在于科学管控。”杨鹏坦言,基地并非对杂草“一网打尽”,而是根据其特性,采用间隔式除草、除恶留常、除大留小等生态调控方式,维护田间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为害虫和其天敌创造栖息环境,从而实现“以虫治虫”的良性循环。
在完全不使用农药和采用物理防虫措施的情况下,满地的蔬菜依旧翠绿蓬勃,丰收在望。“比如这片秋葵,初期虽遭遇蚜虫、叶蝉侵害,但随着瓢虫、草蛉、食蚜蝇等益虫大量出现,很快便恢复了健康生长。”杨鹏轻轻拨开秋葵叶片,被蚜虫为害的痕迹旁,几只瓢虫正忙碌“工作”。而在豇豆、辣椒等蔬菜的叶片上,也不难发现被鳞翅目害虫啃食的虫眼,但都发生在较小的范围内。“基地随处可见蝴蝶、蜻蜓、蜜蜂、瓢虫、蟾蜍、螃蟹等各种甲虫和鸟类,形成了生物种类丰富、生态总量大的稳定的田间生态。”杨鹏介绍,为减少机械作业对生态的干扰,基地避免使用大型农机,目前正积极研发基于视觉识别的智能除草机,以后田间管理将会更加方便。
此外,基地重点选育抗病抗逆性强、耐低肥力的优质品种,以适应有机栽培需求。经过反复试验发现,好氧发酵的植物源有机肥能高效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从而迅速改善土壤质量。2019年,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和西充太极制药厂合作,建成全国首条中药渣原位好氧发酵生产线,所产土壤改良剂直供基地。“这些改良剂不仅能完全满足基地蔬菜肥力需求,还能持续改善土壤质量,提升土壤团粒结构比例。”杨鹏补充道。
“下一步,我们将组织全县有机蔬菜种植业主来基地跟师学习,培养更多有机农业技术人才,提升全县有机蔬菜种植水平。”西充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赵建平表示。
绿意生金绘就全域有机“新卷”
该有机蔬菜基地的建设,正是西充县22年矢志不渝发展有机产业、建设“中国有机第一县”的一个生动缩影。
自2003年与“有机”结缘以来,该县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科学布局“东桃西橙、南薯北禽、全域粮油”产业体系,已建成120个有机生产基地,总面积达28万亩,认证17万亩,培育有机生产企业58家。年可提供有机大米3388吨、有机柑橘8897吨、有机香桃560吨、有机红薯15726吨、有机蔬菜500吨、有机水产1000吨,有机农业总产值达40亿元,规模和效益均居四川省首位。
多年的有机实践,不仅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更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日益显现:全县年均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0.2%,化肥用量减少0.3%,农药使用量下降3.6%;水质常年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生物多样性持续丰富;森林覆盖率达45.1%。
“如今的西充,有机生态意识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新农人’投身有机农业,无数个乡村振兴、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故事正在这片土地上续写。”赵建平表示,未来,西充将继续以“生态田园·有机西充”战略目标为引领,以“全域有机”三年攻坚行动为抓手,加快建设“全域有机示范区”,持续擦亮有机农业“金字招牌”,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