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8-23 09:07 浏览次数:
蚕茧又大又白,会龙镇蚕农喜上眉梢(资料图)。
美华新材料生产车间。
●刘维/文高坪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天上取样人间织,满城皆闻机杼声。”白居易的这两句诗,用来形容高坪区非常恰当,因为这里是丝绸之乡。
高坪区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这里是中国丝绸协会命名的“丝绸源点”。去年9月,高坪蚕桑文化系统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如何擦亮“丝绸源点”名片,让传统丝绸产业焕发新生?近年来,高坪区因地制宜探索蚕桑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推动农业、工业、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构建了以蚕桑养殖、丝纺服装、文化旅游为支撑的丝绸全产业链,新“丝”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A科技赋能“蚕宝宝”住进空调房
炎热时节,走进位于会龙镇老场垭村的智慧养蚕基地,凉意扑面而来。
“住进空调房,蚕舒服,养蚕人也凉快。”蚕农满素琼说,小蚕抗病能力弱、对环境要求高,传统养殖模式费时费力、存活率低。今年,蚕房加装了小蚕共育环境智能化系统,通过环境传感器、自动化温控、超声波补湿器等设备,对温度、湿度、光照等进行感应调控,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小蚕存活率。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会龙镇家家养蚕。但随着丝绸产业变革,当地蚕桑产业面临技术支撑不足、经营模式分散、市场竞争力不强等瓶颈。
2021年,高坪区明确将蚕桑产业作为全区现代农业发展主攻方向,提升种养技术、构建全产业链、创新经营模式。当年,会龙镇招引2名经验丰富、技术成熟的业主栽桑5000亩,新(改)建养蚕大棚6000平方米,打造标准化蚕桑产业基地。
“给予设备、金融政策等方面扶持,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助力蚕桑产业发展。”会龙镇镇长王智霖介绍,该镇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建成标准桑园、蚕房后,返包给种养能手,使蚕种供应有来源、技术环节有指导、蚕茧销售有保障,激发了蚕农的种养积极性。
桑树引进叶片大、产量高的强桑1号;蚕种从原来一张纸产40斤茧提升到如今的90斤左右;养蚕方式从秸秆到蚕台再到如今的地场轨道……会龙镇的蚕桑产业走上稳产高产之路。
据悉,到今年底,高坪区标准化蚕桑基地面积将达到8100亩,年产值有望达到5200万元,带动全区1500户蚕农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今年5月,高坪区作为川中北蚕桑产业集群重要组成部分,成功入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名单。
“力争到2026年,全区标准化桑园面积达10000亩,年养蚕30000张、产茧800吨、僵蚕200吨。”高坪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刘俊说。
B创新求变老丝厂蹚出新路子
四川美华新材料有限公司内,各生产线忙碌运转,后纺智慧车间大屏上,产量、能耗、质检等数据一目了然。原材料经过牵伸、加弹、卷绕,锦纶纺丝如瀑布般倾泻而下。
5年前,这家33年岁的老丝厂濒临破产。公司生产主任王松介绍,公司过去主要生产常规锦纶产品,受产品同质化、中低档材料占比大等因素影响,市场销售长期低迷。
2021年,高坪区推出做强丝纺服装产业的一揽子方案。区政府牵线搭桥,促成美华与某丝纺企业的战略合作,为其带来了资金技术支持。
“占地51亩的新厂房建成投用,投资6000万元引进了新设备,研发新产品工作也初见成效。”王松说,目前在西南地区,仅有美华具备锦纶6差异化弹力丝生产能力。
如何依托优势做强产业,擦亮“中国绸都”招牌?高坪区依托都京丝纺服装产业园,加大招商引资、先进装备工艺推广、金融支持等力度,扶持企业推广运用数智、绿色等先进技术,推动丝纺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南充富安娜家居有限公司实施“智改数转”项目,生产效率提升25%、产品价值提升15%,并拓展了电子商务等产业,实现跨行业融合发展;南充六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发自主品牌、研发高档丝绸产品,先后荣获100多项国、省、市级荣誉;南充佳合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升级改造加工设备,被认定为四川省创新型中小企业……
2023年,都京丝纺服装产业园获评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一个集织绸、服装、印染、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丝纺服装产业集群加速成型。目前,全区丝纺服装企业近20家,从业人员超6000人,年产值达16.89亿元。
C文化铸魂旧厂区成为网红地
南充六合丝厂始建于1912年,由民主革命家张澜创办,曾是亚洲最大的缫丝企业,也是目前全国存续时间最长的丝绸企业。
暑假研学季,六合丝厂染房内,不少孩子前来体验非遗“蜡染工艺”。“推出丝绸文旅体验项目,既可让游客了解传统丝绸文化,也有利于推动企业多元融合发展。”丝厂文旅产业部部长李永春说。
“六合丝厂是西部唯一保存完整、规模较大且至今仍在生产的缫丝业工业旧址,文化底蕴厚重,具有极高的文旅开发价值。”李永春介绍,在政府指导下,企业确立了依托工业遗存开发丝绸主题景区的融合发展路径。
按照“工业为核、文化为魂、旅游为翼”发展思路,高坪区通过恢复历史建筑风貌、保护工业文物、开发文旅新业态等措施,打造了六合丝绸博览园,发展以丝绸为主题的工业旅游。
始建于清末的六合院重新开放了,游客们聆听着“丝绸源点”和“中国绸都”的故事,领略传统丝绸文化魅力;复古小火车开通了,游客们在“声光电气”的沉浸体验中,了解百年六合曾经的辉煌;原创大型杂技舞台情景剧《东方丝源》开演了,游客们真切感受着“南充丝妹”的奋斗激情。嘉陵江乌木博物馆开馆、六合染房非遗体验课程上线、潮玩丝绸文创产品上新、南充本地特色美食入驻……丝绸文化内核在六合丝绸博览园被有效串联与拓展。2022年,六合丝厂被誉为中国丝绸工业“活化石”,入选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录,并成为2022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举办地;2023年,六合丝绸博览园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目前,六合丝绸博览园开发文旅项目28个、文旅产品5项。2023年接待游客1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5亿元。
高坪区文广旅局局长明刚介绍,以六合丝绸博览园为核心,丝绸主题游已成为全区文旅产业的强劲增长极、高坪区持续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的重要支撑。
按照规划,高坪区将依托“丝绸源点”名片,加快建设蚕桑产业“一带一园三基地”,推动蚕桑、丝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力争到2026年,丝绸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24亿元。